在线客服

ezrahall@timotai.org

如何活得富足(二)?

提摩太前書六章十七節至十九節

林永健牧師
福遍中國教會
2022.12.04

 

引言

 

俄亥俄州有一間「行善餐廳」(Do Good Restaurant),他們將部分收入作慈善捐獻,提供「榮譽餐(Honor Meals),基督覆蓋的毯子(Christ-covered blankets),他們相信有神蹟奇事發生。

 

薩斯城有一間「行善店」(Do Good Co.),是由四位女士開的家舊衣店,轉售捐贈的衣物,並將所得款項用於慈善事業。

 

費城有一間「行善雞」(Do Good Chicken),雞是在保護環境之下養的,目前只有雞出售,將來還有更多環保食材出售,但行善雞賣得很貴。

 

還有「行善T-卹」(Do Good T-Shirts),是由印度窮人製作的T卹,用好方法造就好的產品,在AMAZON 35 美元。

 

有一間「行善商」(Do Good Store),賣各種東西,不只是賺錢,而是幫助人們做好事。

 

有「行善爆米花」(Do Good Popcorn),是為籌款活動做的爆米花,賣他們的爆米花,他們會把50% 還給你,用於你想做的任何公益項目。例如,如果您想籌集資金給貧困兒童一些聖誕禮物,您可以出售 $1,000 美元的爆米花,你就有 $500 美元用於你的項目。

 

還有「行善蠟燭」(Do good candles),是一位心理輔導員向人出售自製蠟燭,以幫助他們思考良好、感覺良好並行善(Think good, feel good, and do good),但這個是謀利的。

 

行善、行善、行善,這是保羅教導今世富足的人要去做的:行善,教導今世富有的人不要自高,也不要倚靠無定的錢財;只要倚靠那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神。又要囑咐他們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捨,樂意供給人,為自己積成美好的根基,預備將來,叫他們持定那真正的生命(提前6:17-19)。

 

行善是保羅對今世富足人的核心命令,是倒影結構五個不定式的命令中的中心,吩咐他們要行善。

 

A 不要自高,

B 不要倚靠無定的錢財;只要那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神。

C 要行善,

B’ 在好事上富足,

A’ 甘心施捨,樂意供給人

 

行善是什麼意思?如何行善?今天很多人都知道要行善,為什麼很多人卻沒有行善?為什麼行善那麼困難?

 

上週我們讀過第一與第五點的吩咐,不要自高,要甘心施捨,樂意供給人;今天我們來讀中間三個的吩咐,第二與第四個吩咐是平行相對的:

 

B 不要倚靠無定的錢財;只要那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神。

B’ 在好事上富足,

 

正反兩面的吩咐,第五個是中間核心的教訓:

 

C 要行善。

 

首先,讓我們先看看「行善」是什麼意思?

 

要行善!

 

γαθοεργω Do good, 2x,行善給我們有中國人所說的做善事,做好事的想法,所有中文譯本的聖經都是這樣翻譯的,「要行善」,只有標準譯本,翻譯為「常行美善」,比較符合原文的意思。

 

行善,這裏是一個動詞,字根是從「良善」(γαθός)而來,指美善、良善、善心、慈惠,指好人,對人有益處、有用的人。

 

良善首先是一種品格,神是良善的(太 19:17; 約三 11),神在基督裏豐豐富富地供給我們,神的良善(The Goodness of God),是人的福音。

 

律法是良善的(羅 7:12),行良善的人是屬乎神的人,而天堂最高的榮譽稱讚是:「你是良善又忠心的僕人(太 25:21),良善也是一種德行,要是鄰舍得益處,行善不是出於勉強,多施賙濟;這是神在你們心裡動的善工,祂必成全這工。

 

相反地,保羅說,我們的舊人是沒有良善的(羅 7:18),只想到自己,不會去想別人的好處。人的本性不是良善的,都是自私自利,自我為中心。

 

「行善」這個字的名詞,可以翻為慷慨,是對他人福祉產生興趣的人,是聖靈結的果子,良善。願意供給人,聖靈的果子是在基督裏的新生命表現,是順著聖靈而行產生的美德。

 

要行善,最好的翻譯是「要常行良善」(Do good. Benevolence and generosity toward someone else),所以也可以翻譯為「慷慨施捨,樂意供給人」。

 

常行良善的例子:

 

  • 神常施恩惠,從天降雨,賞賜豐年,是神良善留下的明証。使 14:17

  • 好撒瑪利亞人供給不認識受傷的猶太人(路10:25-37)。

  • 昨天,東福遍事工舉行了一個冬季的園遊會,一群服事的弟兄姊妹付上時間、才幹、財富和友誼的禮物,從30個小組中收集了41個禮物籃子送給40個我們鄰居有需要的家庭。

 

我們或許都知道要常行善,甚至都有行善的心,幫助人,有聖靈的果子,但為什麼行善是那麼困難,我們應如何行善?

 

我想分享兩點:

 

一、不要倚靠錢財

二、只要常行良善

 

 

一、不要倚靠錢財(Hope not on riches.),6:17

 

第二與第四的不定式動詞命令是倒影結構的第二層,正反兩面告訴我們如何我們才能行善?反面:不要依靠無定的錢財,正面:在好事上富足,這才是真正的富足。

 

常行良善能夠甘心施捨,樂意供給人,就必需要有正確金錢的觀念,不能倚靠那無定的錢財,倚靠,也可以翻譯為將希望放在錢財上(fix our hope on riches)。

 

把我們希望放在不定的財富上,依靠財富來提供意義、安全和生活,金錢能帶給我們的希望是善變的,錢財是會過去的,不定的。

 

要把我們的希望寄在神的身上,就是知道上帝是生命、意義和保障的源泉。要將你的盼望放在神,從神得希望,得倚靠,你的需要,你的意義不是從金錢而來,而是從神而來,保羅補充一句,說這位我們寄以希望的是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神,他不是一位吝嗇的神,他是慷慨豐富供給人的神。

 

當錢財成為我們的依靠,錢成為我們的一切,我們就很困難行善,幫助有需要的人。

 

黑色星期五購物節,感恩節後的週末,今年雖然是經濟不景氣,但美國人,一個週末就花了91億美元($9.12 Billion1,從物質尋求快樂與滿足,2020年,美國人花在化妝品上,一年是447億美元($44.75 Billion),平均每人每個月花費 $199美元2,花在狗糧上,是53億美元($5.3 Billion),花在寵物上是1030億美元($103 Billion3,花在運動、健身、運動器材上,美國人就花了560億美元($56 Billion),今年暑假2022年,花在渡假上是2,000億美元($200 Billion4

 

相比之下2020年,美國人捐獻,只有4,710億美元($471 Billion5,而美國教會的總收入奉獻,一年是1,310億美元($131 Billion6,是美國人一個暑假花在旅遊上60%,比美國人花在寵物上相差不遠。

 

慈善捐獻的人,平均年齡是65歲,捐獻的人平均每人慈善捐獻全年$830

 

X 世代(2022 42-57 歲的人)2020 有慈善捐獻的只有六成,捐獻的人平均捐獻 $732,絕大部分的收入都是用在自己的身上。7

 

全美國消費的債務,包括買房、買車、信用卡,2020 14.5 萬億美元($14.5 Trillion),美國人入不敷出,教會入不敷出,我認識一間一千人的教會欠債二千三百萬,($23 million),錢花在追求物質享上。

 

靠錢給你身份Keeping up with the Joneses.),靠金錢給你面子、給你幸福、給你滿足,盡情購物。

 

保羅說:神豐富地賜下百物給我們享受,享受金錢所能買到的東西是神樂意給的恩典。基督教信仰並不頌揚社會主義,不支持禁慾主義,不美化貧窮,不譴責物質享受。

 

神向人展示的奢侈的慷慨,他擁有宇宙並慷慨地給予人(使 14:17),神賜下百物給我們享受,但與此同時,神吩咐我們慷慨的奉獻,樂意供給人,不是倚靠金錢,死捉住金錢不放。

 

我享受一頓美食,我最喜歡的是蔬菜、魚和各形各色的湯,我喜歡很享受這些的食物,,但我不會因為要吃與喝而不能去行良善,幫助人,我倚靠神,祂供給我一切去享受,祂又要我常行良善,這是可以並存的事。

 

如果物質的享受使我們不能常行良善,那物質就成為了我們的主,成為了我們的倚靠,金錢成為了毒品,而不是只是工具而己。

我們生活在有史以來最富裕的社會,我們擁有的越多,我們就越想要更多,我們對物質的執著就越緊,就越要求金錢給我們意義和安全感。

 

我們的生活比歷史上那些國王豐富得多,故宮清朝皇帝居住的地方,他們真的沒有我們舒服,比我們富足。

 

Y 世代(26 歲至 41 歲)到 2025 年將獲得美國總收入的 46%8 2030 年,他們將從 X 世代和嬰兒潮一代手中繼承超過 68 萬億美元($68 Trillion)的財富。X 世代將佔美國勞動力的 75%,使他們成為美國歷史和人類歷史上最富有的一代,然而,只有 60% Y 世代願意捐獻慈善,而捐獻的Y世代,平均每年捐贈只有限的 $481,而 2018 年在美國僅佔所有捐贈的 14%9

 

富而不給,為什麼?不捐獻的第二個原因是資源限制,不是沒錢行善,錢都花在別的事情上,花在自己的身上。

 

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富有的國家,2017 只有0.2% GDP 用於慈善事業以幫助他人,42億美元($4.2 Billion10,美國也只有捐獻5.6%GDP11,卻是中國的80 倍的百分比。

 

美國的基督徒一年總共賺 5.2萬憶美元($5.2 Tillion),如果每個人都奉獻10%,就有5,200億美元($520 Billion12,五千兩百億美元,除掉26個國家之後,這數目比其他200多個國家一年的總收入都要高。

 

然而我們不給。因為 1)我們不認為自己富有。富人是別人。 2)我們把錢花在別處和自己身上,使我們沒有錢可以捐。

 

我的目標不是讓你感到羞恥或讓你感到內疚,我的目的是讓我們自我反省我們的消費習慣,我們是否把希望寄託在金錢上而不是上帝身上?我們是否常行良善?

 

我們是否在好事上富足?

 

 

二、只要在好事上富足(Be rich in good works),6:18

保羅用了一個「富足」的文字遊戲(Wordplay),富足(πλουτώ)是大量、豐富、富足、富有、豐盛的意思。

 

17今世富足(形容詞,28x)的人

不要倚靠無定的錢財(富足)(名詞,22x);

只要倚靠那富足(副詞,4x)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神。

18又要囑咐他們行善,在好事上富足(動詞不定式,12x

 

高潮是十八節動詞的富足:在好事上富足。

 

我們得救,「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以弗所書 2:10,我們是為行善而造的。行善離不開施舍,是真正的富足,是不一樣的財富,真正的富足是在好事上富足

 

要行善,常行良善,慷慨地給予他人,慷慨是倚靠財富的解毒劑。

 

今天我們的需要(needs)很簡單,食物、衣服、住的地方、住在休斯敦需要一輛車。我們想要(wants)的東西很多,我想要雷克薩斯(Lexus)豪華車,長途飛機坐商務艙,去南極度假。

 

今年十月休斯敦太空人棒球隊進入了世界棒球大賽(World Series),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是世界棒球大賽,門票最低價是$1,000 美元,$1,000 美元我想我可以用來幫助別人。

 

常行良善是一種生活方式,我如何使用金錢使我可以幫助別人。

 

我們當中有很多有需要的人,就在這幾週內,我遇上了好多的需要。

第一、FBCC 的巨額赤字,欠411,000 美元,我們在 12 月需要 $800,000 美元,才能收支平衡,這是用在聖工上的錢,有很好的回報。

 

今年,我們帶領超過 100人信主歸向基督,我們也要很多的新人進來,我們有兩位國語部的牧師傳道,5名英語和青年工作的同工,87% 的人回來教會或在直播上參加主日的敬拜,超過 60% SG 回到教會聚會,我們栽培下一代:兒童、青年、大學生,傳承信仰,2012-2016 我們當中在教會長大的年青人,83%在大學畢業後保持了信仰。2022 完成兒童的遊樂場,和改建了崇拜用的體育館。梨城分堂進入第 6 年,現在有超過 100 人聚會,瑞城 2022 年開始了 4 個小組。

 

這些的結果就是信仰的群體、見證神的福音、改變生命,領人歸主。

 

我們並不想吹捧這些的結果,但是你的慷慨支持了這些的事工,有美好的結果。

 

第二、一位本地牧師掉了工作,經濟上出現問題。第三、一位阿富汗學生,因為信了耶穌而家人不支持他的學業,面臨經濟的困窘。第四、一個西班牙裔教會需要 $15,000 美元來納稅,卻沒有能力支付。這些的需要,我能做什麼?我可以捐獻,供給有需要的人。

 

 

結論

 

讓我們進行慷慨審計:

 

1. 您今年捐贈的慈善機構有那些?

2. 您所做了什麼義工幫助人?

3. 你今年奉獻了多少?

4. 你有什麼計劃奉獻?

 

我們也預算了家庭捐贈計劃的討論問題,你可以與家人、小孩一同商量如何捐贈,我可以做什麼?我給誰?我給多少?我如何奉獻?

 

樂捐是基督徒的品格,可以使我們為自己積成美好的根基,預備將來,持定那真正的生命。你願意嗎?

 

 

 

 

I. 講章分析

神學主題概念

 

在今生富足的人,不要自高,也不要倚賴金錢,而要以行善為目標,慷慨施捨,在善行上累積財富,為自己積存天上永恆的產業。

 

講章目的

 

吩咐我們富有的人,不要倚賴金錢,要行善。

 

 

講章主題概念

 

主語:今生富足的人如何活得富足?

 

補語:不要倚靠錢財,要行善,在樂捐上富足。

 

 

II. 講道大綱

 

題目:如何活得富足(二)?

 

經文:提摩太前書六章十七節至十九節

 

引言:圖像:以「行善」(Do good)為商標的商店

需要:行善是保羅對今世富足的人之核心命令,什麼是行善?為什麼要行善?如何行善?

講道主題概念:今生富足的人不要倚靠錢財,要行善,在樂捐上富足

經文:提前 6:17-19

預覽:分享兩點

 

一、不要倚靠錢財,6:17c

 

  • 把希望倚靠在財富上,就是倚靠財富來賦予我們意義、安全感、身分和快樂

  • 倚靠錢財產生消費主義、物質主義,無止境的物質追求,使我們入不敷出,無法供給有需要的人

  • 「想要的」與「需要的」

  • 要倚靠那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神

 

二、要在好事上富足,6:18b

 

  • 在好事(good works)上富足(to be rich),真正的富足是好事上的富足

  • 因為我們是神預備叫我們行善的(弗 2:10)

  • 為自己「積成」(treasuring up)將來美好的根基,財寶在天上(太 6:19-20)

 

三、要行善,6:18a

 

  • 要行善(Do good)(使 14:17;提前 6:18)

  • 名詞「良善」是屬靈的果子之一,屬於神的屬性,沒有律法禁止

  • 世界上的需要很多,良善帶來美好的果效,見證神的美好

 

結論:樂捐是基督徒的品格,可以使我們為自己積存財寶在天上,你願意嗎?

 

 

III. 預備這篇講章的困難與挑戰

 

釋經進路

 

行善是保羅對富有的人之核心吩咐,什麼是「行善」?與中國人所說的做善事有何不同?為什麼行善是那麽困難?經文有何提示?如何行善?經文的吩咐是什麼?

 

講道主題

 

主題是回答有關「行善」的三個發展性的問題:1)什麼是行善?2)為什麼行善是那麽困難?是真的可能嗎?3)如何行善?

 

 

IV. 預備這篇講章須注意的地方

對富有之人的核心吩咐是「要行善」。首先,我們需要從聖經的角度來定義行善。「行善」這個動詞的字根源於「良善」,這不僅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品格,是神的屬性之一。當我們行善時,就反映了我們屬神的身份,顯明我們與神的連結。

 

然而,行善為什麼如此困難?關鍵在於我們對金錢的依賴。當金錢成為我們的安全感和依靠時,行善就變得艱難了。美國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富有的社會,卻展現出一個令人擔憂的趨勢——擁有得越多,想要得更多。而更令人憂心的是,下一代的捐獻比例逐代遞減,顯示金錢正逐漸取代神的位置,成為我們所倚賴的對象。

 

那麼,我們該如何行善呢?首先,進行一個「慷慨審計」,誠實檢視自己的奉獻和分享的習慣。接著,制定具體計劃,在「好事上富足」,以實際行動活出行善的教導,積存屬天的財寶。

 

為了幫助下一代,愈早教導奉獻愈好,我預備了一些討論問題給家長和他們的青少年討論。

 

Discussion Questions with Youth for parents:

  • List out the top 3 organizations you give to (or choose 3 you think are important to you)

    • How did you choose these to give money?

    • List specific reasons why you like this organization

    • Explain how giving money will benefit their cause

  • Financial Planning

    • How did you come to the decision of how much to give overall?

    • What is your overall breakdown in finances? (doesn't need to be specific; can be overall percentages)

  • Family Activity

    • What organization can we start giving to this year?

    • What are the "qualifications" we can consider when giving?

1

​​ https://www.thestreet.com/retail/black-friday-cyber-monday-sales-by-year.

 

2

​​ https://fresame.com/how-much-are-consumers-spending-on-makeup/.

 

3

​​ 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250851/.

 

4

​​ 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207088/.

 

5

​​ https://givingusa.org/wp-content/uploads/2021/06/GUSA2021_Infographic_Digital.pdf.

 

6

​​ Clifford Grammich, Kirk Hadaway, Richard Houseal, Dale E. Jones, Alexei Krindatch, Richie Stanley, and Richard H. Taylor,, "US Religion Census: Religious Congregations and Membership Study, 2010," Association of Statisticians of American religious bodies (2018).

 

7

​​ https://nonprofitssource.com/.

 

8

​​ Kasasa. Boomers, “Gen X, Gen Y and Gen Z Explained, 2021,” retrieved October 31, 2022, from https://www.kasasa.com/articles/generations/gen-x-gen-y-gen-z.

 

9

​​ Mark Rovner, The Next Generation of American Giving: The Charitable Habits of Generation Z, Millennials, Generation X, Baby Boomers, and Matures (Charleston, SC: Blackbaud Institute. April 2018), 10.

 

10

​​ Patti Chu, and Olivia Yutong Wang, “Philanthropy in China,” Asian Venture Philanthropy Network, (November 2018): 8, https://avpn.asia/wp-content/uploads/dlm_uploads/2019/01/Philanthropy-in-China_Web-Version-1.pdf.

 

11

​​ Eleanor Brown, Christopher J. Einolf, and Mark Ottoni-Wilhelm, "Giv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Generous Philanthropy in a Classic Liberal Regime,” in The Palgrave Handbook of Global Philanthropy, edited by Pamala Wiepking and Femida Handy,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2015), 44-63. DOI: 10.1057/9781137341532_4.

 

12

​​ https://www.pewresearch.org/religious-landscape-study/database/income-distribution/.

 

13

Posted on 2025年1月16日
37 views

You may also like

Page 4 of 4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 1.28-2.4 春节休假,祝大家新春快乐,主恩常在!🎉
This is default text for notification 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