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姐妹平安。我们今天来一起思想的经文是启示录22:18-21,18 我向一切听见这书上预言的作见证,若有人在这预言上加添甚么,神必将写在这书上的灾祸加在他身上; 19 这书上的预言,若有人删去甚么,神必从这书上所写的生命树和圣城删去他的分。 20 证明这事的说:“是了,我必快来!”阿们!主耶稣啊,我愿你来! 21 愿主耶稣的恩惠常与众圣徒同在。阿们。
启示录作为圣经的最后一卷书不仅是因为其启示性的体裁、写作的时间较晚,更是因为其结尾所蕴含的属灵深意。旧约最后的经文是,“看哪!耶和华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我必差遣先知以利亚到你们那里去!他必使父亲的心转向儿女,儿女的心转向父亲,免得我来咒诅遍地”(玛拉基书4:5-6)——在充满盼望的应许之中以希伯来文的“咒诅”一字结束,让人在积极乐观中保持谨慎、警醒。因此,新约、或整本圣经的末尾以严厉警告在先、盼望安慰在后,是最适合不过的了。
但是,为什么作者如此看重听者加添、删除“这书上预言”的行为?申命记4:2说,“所吩咐你们的话,你们不可加添,也不可删减,好叫你们遵守我所吩咐的,就是耶和华你们神的命令”(申命记4:2)。如果神的话语被任意增减,会直接影响到祂子民的谨守遵行。毕竟,夏娃对神的怀疑始于她在神的诫命上加添了未曾吩咐的“不可摸”。但神今天就不给人以“新的启示”了吗?其实被我们称为“新约”的书卷,都是植根于“旧约”的自然延伸之结果。今天的信徒若有任何从神而来的“启示”,当是基于读经后对现代场景的应用,若是有人自称有何“新的启示”就值得特别警惕了。
启示录的结尾可与哥林多前书的结尾比照来看。保罗在说完“若有人不爱主,这人可诅可咒”之后,说“Maranatha”(哥林多前书16:22)。这个亚兰文词组后来在希腊语的初代教会中极为流行,替代希伯来文的“shalom”成为了彼此问安的用语。根据断词不同,这个亚兰文所代表的两个意思都出现在了启示录22:20中:如果读成“Maran atha”,意思是“主再来”,正是主借祂使者的口说的,“是了,我必快来”;如果读成“Marana,tha”意思是“主啊,来”,即是作者约翰用祈祷回应,“阿们!主耶稣啊,我愿你来!”
连在一起书写的“maranatha”
之所以初代希腊语的信徒不用希伯来文的“shalom”而普遍改用亚兰文的“Maranatha”来问候彼此,是因为主说“你们不要想,我来是叫地上平安;我来并不是叫地上平安……”(马太福音10:34)。启示录的读者们在逼迫中艰难持守信仰对此深有体会,在地上没有平安的他们知道主来的日子如此之近,因此用“我愿你来”的祈祷预备己心。虽然没有平安,虽然主尚未到来,但只要祂的恩典够用就好。我们似乎可以穿越时空,看见那在拔摩海岛上的最后的使徒,对今天的我们说:“愿主耶稣的恩惠常与众圣徒同在。阿们。”
我们来一起思想三个问题,
第一,请就今天的经文和灵修内容分享你在圣灵里的感动和看见。
第二,尤金·毕德生将“Maranatha”翻译为“Make room for the Master”,即“预备主来”。你认为我们当怎样“make room”、如何“预备主来”?
第三,在启示录的经文中,有哪一句、或哪一节是最触动你的?为什么?
我们来一起祷告:主耶稣,我们为我们所处的环境感谢你,因为我们深切晓得在地上没有平安,却常有你的恩惠与我们同在。我们知道你来的日子近了,求你让我们如同等候新郎的新妇,预备己心,在祷告中说:Maranatha!主耶稣啊,我愿你来。阿们。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