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姐妹平安。我们今天来一起思想的经文是启示录1:9-11,9 我约翰就是你们的弟兄,和你们在耶稣的患难、国度、忍耐里一同有分,为神的道,并为给耶稣作的见证,曾在那名叫拔摩的海岛上。 10 当主日,我被圣灵感动,听见在我后面有大声音如吹号,说: 11 “你所看见的,当写在书上,达与以弗所、士每拿、别迦摩、推雅推喇、撒狄、非拉铁非、老底嘉那七个教会。”
包括殉道者贾斯汀、爱仁纽等著名早期教父认为启示录中的“约翰”就是使徒约翰,但是不少现代学者主要基于迥异于约翰福音、约翰书信的语言风格,便持怀疑的观点,称之为“拔摩岛的约翰”。然而,语言风格可能是受书信体裁影响而不同,因此并非是判断作者身份的绝对标准。无论作者是谁,他“一同有分”于读者们的“在耶稣的患难、国度、忍耐”。“一同有分”在新约中其他地方的用来配搭“橄榄根的肥汁”、“福音的好处”、“恩典”等积极、正面的祝福,为什么唯独这里看似例外?
西方社会的繁荣得益于基督教。令人遗憾的是,富足的生活导致信仰与“耶稣的患难、国度、忍耐”渐行渐远——没有耶稣的患难,怎能是基督的国度?又如何忍耐着结实?或许在自以为在传“神的道”,却真的是“给耶稣作的见证”吗?如果作者就是使徒约翰,当读者们收到这位最后使徒、用“你们的弟兄”自称的、来自拔摩岛的书信,本身就已经是安慰。他那至死不渝的信仰,让人重新审视“一同有分”的对象——或许“福音的好处”恰恰是隐于“耶稣的患难”?
依据爱任纽、特土良等早期教父所保存的传统资料显示,约翰是在公元95年,
被流放到面积35平方公里的拔摩岛上,直到次年内尔瓦登基后才获自由。
“主日”是否是犹太人的安息日?早期教父伊格纳修斯在不到二十年后写给与启示录读者所在同一地理区域的人时,以这种方式使用了这个词:“如果那些坚持古老做法的人获得了新的希望,不再遵守安息日,而是按照主日来塑造他们的生活,我们的生命也是通过祂和祂的死而复活的”。因此,“主日”据此应理解为是耶稣复活的安息日的次日。无论怎样,如果没有死而复活,争论是周六还是周日敬拜没有意义;对于死而复活的敬拜者,每一日都是“主日”。
“我被圣灵感动”直译为“我曾成为在灵里”。或许有人会问当如何“成为在灵里”的?这里的动词“成为”既非主动、亦非被动,而是二者之间的关身语态。因此,追求“在灵里”的状态一方面是神的主权,另一方面在于人的渴慕。使徒保罗在此给出实际的指导:“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荡,乃要被圣灵充满。当用诗章、颂词、灵歌彼此对说,口唱心和地赞美主”(以弗所书5:18-19)。
我们来一起思想三个问题,
第一,请就今天的经文和灵修内容分享你在圣灵里的感动和看见。
第二,作者说他“和你们在耶稣的患难、国度、忍耐里一同有分”。你是否曾经在自己的艰难中安慰过同受患难的人?对方的感受是怎样的?
第三,“当用诗章、颂词、灵歌彼此对说,口唱心和地赞美主”进入到“在灵里”的状态与缺乏“诗章、颂词、灵歌”为基础的情绪有什么不同?
我们来一起祷告:主耶稣基督,你的使徒所传承的是“在耶稣的患难、国度、忍耐”,我们与他们相连接的也是在于此。我们晓得在末世的时候,会有人贪爱现今的世界,不仅离弃真道,还传扬虚假的道理。我们求你让我们警醒祷告,不陷入试探,因为唯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阿们。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