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姐妹平安。我们今天一起来思想的经文是传道书9:1-3,1 我将这一切事放在心上,详细考究,就知道义人和智慧人并他们的作为都在神手中;或是爱或是恨,都在他们的前面,人不能知道。 2 凡临到众人的事都是一样:义人和恶人都遭遇一样的事;好人、洁净人和不洁净人、献祭的与不献祭的,也是一样。好人如何,罪人也如何;起誓的如何,怕起誓的也如何。 3 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事上,有一件祸患,就是众人所遭遇的都是一样,并且世人的心充满了恶。活着的时候心里狂妄,后来就归死人那里去了。
在上面的经文中,传道者提到了“义人”和“智慧人”。前者的虚空在于善有恶报,后者的虚空在于“任凭他费多少力寻查,都查不出来”“日光之下所做的事”。传道者用心观察思索,便晓得“义人”和“智慧人”以及他们的善行和寻查都是在神的掌管之中的,人无法知道究竟这样的行为是否被神接纳(爱)或拒绝(恨),因为这都是“在他们的前面”,即身后之事。“爱”和“恨”在这个段落的末尾再次出现,说的是心中充满了恶的世人有“他们的爱,他们的恨”,但在生命终了的时候“都消灭了”(传道书9:6)。因此,作者不愿意妥协于接受日光之下的相对的爱与恨,将读者指向绝对标准的神的爱与恨。
传道书9:2需要以交错结构来理解:
“洁净人”的“洁净”在于他的献祭、在于他罪的代偿;反之,“不洁净人”即使明知自己的不洁,也没有为罪得赎而献祭。以此推出,“义人”是活在献祭、被代赎的状态之中,此即为“好人”;同理,“恶人”是不洁净、缺少祭物遮盖的人,是为“罪人”。在我们都熟悉的“你的话是我脚前的灯,是我路上的光”之后的经文是“你公义的典章,我曾起誓遵守,我必按誓而行”(诗篇119:106)。但无论是义人还是恶人,是洁净人还是不洁净人,是献祭的还是不献祭的,是起誓遵守神的典章还是不愿起誓的,传道者发现日光之下一切生灵的归宿无异。
传道者并未马上说出“一件祸患”,即“恶事”究竟是什么,而是说人在世的日子里,心中充满了恶——“活着的时候心里狂妄”,狂妄之后便归入死亡的结局。结合上文来看,义人与恶人的不同在于是否因自己的不洁而献祭,成为救赎的遮盖。狂妄的人自然不予理睬,而死亡为其人生画上句号。然而,传道者为那些起誓遵守神的典章,在献祭中不断洁净的义人身后如何埋下了伏笔。
我们来一起思想三个问题,
第一,传道书9:1强调的是神的主权。你是否有过将某事由自己掌控到全然交托的经历?前后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
第二,传道者眼中的“好人”活在以祭赎罪的状态里,这与我们文化中理解的“好人”有什么本质不同?二者行善的初衷或动机有什么区别?
第三,你在信主之前是如何处理内心中的负罪感或愧疚感的?
我们来一起祷告:主耶稣,你将自己献上作为一次献上、永远献上的赎罪祭,使我们不再需要活在旧约的献祭生活中,而是时刻活在你的里面,与你连接,便是在永生神面前的善了。唯愿我们因心被恩感,甘愿交托生命、生活乃至生存的一切主权,让你成为我们的心中王,成为我们一生的异象。阿们。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