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姐妹平安。我们今天一起来思想的经文是传道书7:1-4,1 名誉强如美好的膏油;人死的日子,胜过人生的日子。 2 往遭丧的家去,强如往宴乐的家去,因为死是众人的结局,活人也必将这事放在心上。 3 忧愁强如喜笑,因为面带愁容,终必使心喜乐。 4 智慧人的心,在遭丧之家;愚昧人的心,在快乐之家。
传道书第6章以“谁能告诉他身后在日光之下有什么事呢”结尾,第7章开始用一个比喻来回答这个问题。在约翰福音12:3中,说“马利亚就拿着一斤极贵的真哪哒香膏抹耶稣的脚,又用自己头发去擦,屋里就满了膏的香气”。膏油的香气会有散尽的时候,但名誉的芬芳之气在人身后会更为持久。“人死的日子”正是打碎玉瓶、香气四溢之时,因此会“胜过人生的日子”。
若是人想知道“他身后在日光之下有什么事”,他需要晓得有生之年是否经过了膏油一般的熬炼。正是这样,作者意识到时刻将死亡一事放在心上,将会对生有积极的意义——可以预先预备那瓶子打碎之时,究竟是“屋里就满了膏的香气”,还是“他现在必是臭了”(约翰福音11:39)。“往遭丧的家去”可以让人沉浸在死的悲伤之中,甚至连耶稣也不例外,他看见哭泣的马利亚和犹太人,“就心里悲叹,又甚忧愁”——“耶稣哭了”(约翰福音11:33,34)。“往宴乐的家去”则是会让沉浸在欢乐中的人暂时遗忘“死是众人的结局”,但总是有“酒用尽了”(约翰福音2:3)的时候。
既然“你要保守你心, 胜过保守一切”,那么传道者则看重心中的喜乐远胜过脸上的笑容,甚至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说“愚昧人的心,在快乐之家”——如果一个人单单追求家庭美满、心中向往生活快乐的话,就是肤浅、愚昧之人。反之,真正有智慧的人在“遭丧之家”中看到的不是横陈的尸身,而是自己的终局,便在面带愁容的时候,思索生命的意义,以终为始地追求“人死的日子,胜过人生的日子”,就必使心喜乐了。
我们来一起思想三个问题,
第一,莎士比亚说“把名誉从我身上拿走,我的生命也就完了”,但又说“名誉是生命之流中的泡沫”。你如何看待人在爱惜名誉和淡薄名誉之间的矛盾?
第二,请分享一下你自己去婚礼和葬礼的感受之不同。
第三,传道者说“面带愁容,终必使心喜乐”所指的是绝非物质满足而来的深层次的喜乐。你是否有过在“面带愁容”的艰难之后,体味到“终必使心喜乐”?
我们来一起祷告:主耶稣,当拉撒路被葬后四天,你看到众人悲伤哭泣的时候,你也心里悲叹哀伤——你哭了,为人的悲惨命运而忧伤,为爱得恳切而流泪。我们求你当我们沉浸在绝望苦痛之中的时候,就像你大声呼叫说“拉撒路出来”一样,呼唤我们,使我们灵魂苏醒,也如死里复活的他一样,与你一同在喜乐中坐席。阿们。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