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姐妹平安。我们今天一起来思想的经文是传道书2:12-17,12 我转念观看智慧、狂妄和愚昧。在王以后而来的人还能做甚么呢?也不过行早先所行的就是了。 13 我便看出智慧胜过愚昧,如同光明胜过黑暗。 14 智慧人的眼目光明;愚昧人在黑暗里行。我却看明有一件事,这两等人都必遇见。 15 我就心里说:“愚昧人所遇见的,我也必遇见,我为何更有智慧呢?”我心里说:“这也是虚空。” 16 智慧人和愚昧人一样,永远无人记念,因为日后都被忘记;可叹智慧人死亡,与愚昧人无异。 17 我所以恨恶生命,因为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事,我都以为烦恼,都是虚空,都是捕风。
作者此前曾“专心察明智慧、狂妄和愚昧”,结论是人在无止境地究察日光之下的智慧和知识所感受的不是平静和满足,而是狂妄和愚昧。那里的察明是在有生之年,现在他要以死后的视角来回看智慧。“王”在原文中带定冠词,指代他自己;若是说“我以后而来的人还能做甚么呢”,则是狂妄,看不见即使“日见昌盛,胜过以前在耶路撒冷的众人”的他,可以依然清醒地说“我的智慧仍然存留”了(传道书2:9)。但意思是一样的,既然他在实质上已经穷尽地“专心用智慧寻求查究天下所做的一切事”(传道书1:13),他之后的人还能做些什么呢?
尽管如此,他仍然认为智慧胜过愚昧。既然他的日光之下的智慧是一个加增的过程,就不是绝对的,是相对于愚昧而言的。但究竟是智慧还是愚昧,是人可以选择的方向。“智慧人的眼目光明”在原文中是“智慧人的眼目长在头上”。人在有生之年加增智慧,好比走向光明,知道自己要往哪里去;但愚昧人在黑暗里行,则是在沉沦中迷失了。
虽然“智慧胜过愚昧”,但作者看见两种人都是在有限的时空中,最终都会遇见死亡——“一件事”可以翻译为“命定”。若是以“按照命定,人人都有一死”来回看在世上的路,无论是走向光明还是步入黑暗,便都没有了意义,于是“这也是虚空。”之所以没有意义,是因为日光之下的智慧人和愚昧人都会被遗忘,无人记念的结局成为了无异的无益和无意。
但难道亚伯和该隐没有被记念吗?圣经中的人物没有被后人追忆吗?他们所被记念的、追忆的不是日光之下的智慧和愚昧,是日光之上的善良与邪恶。若是离开人类始祖在伊甸园中因为僭越而失之交臂的永恒生命与善恶视角,单看日光之下所行的事,传道者自然都以为是沉重不堪的轭(原文是“恶”),都是虚空,都是捕风,以至于恨恶日光之下的生命。
我们来一起思想三个问题,
第一,今天的经文较长,内容较多,你自己的体会或感动是什么?
第二,你是否曾经专心查考、研究过什么事情?以此来体会传道者在穷尽所有努力之后得到的结果仍是虚空,他的心态是怎样的?
第三,犹太裔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以自己在纳粹集中营中求生的经历为基础,出版的《活出生命的意义》开创了意义治疗法。他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死亡本身让生命变得有意义”。结合今天的内容,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我们来一起祷告:从永恒进入时空的主,我们的生命为时空所困,但也正因此让我们渴望超越日光之下的有限,不仅是离开,更是回去永恒家园的无限。你来到世间,本是为此。我们求你帮助我们以你的心为心、度过今生的岁月,活出生命的意义,最后让死亡的毒钩,化为开启天门的金匙。奉主耶稣基督的名祈求,阿们。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