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姊妹,主内平安!今天我们读和略讲《申命记》1章19到33节,请认真听上帝的圣言——
“我们照着耶和华我们 神所吩咐的,从何烈山起行,经过你们所看见那大而可怕的旷野,往亚摩利人的山地去,到了加低斯巴尼亚。我对你们说:‘你们已经到了耶和华我们 神所赐给我们的亚摩利人之山地。看哪,耶和华你的 神已将那地摆在你面前,你要照耶和华你列祖的 神所说的上去得那地为业,不要惧怕,也不要惊惶。’你们都就近我来,说:‘我们要先打发人去,为我们窥探那地,将我们上去该走何道,必进何城,都回报我们。’这话我以为美,就从你们中间选了十二个人,每支派一人。于是他们起身上山地去,到以实各谷,窥探那地。他们手里拿着那地的果子下来,到我们那里,回报说:‘耶和华我们的 神所赐给我们的是美地。’”
“你们却不肯上去,竟违背了耶和华你们 神的命令,在帐棚内发怨言说:‘耶和华因为恨我们,所以将我们从埃及地领出来,要交在亚摩利人手中,除灭我们。我们上哪里去呢?我们的弟兄使我们的心消化,说那地的民比我们又大又高,城邑又广大又坚固,高得顶天,并且我们在那里看见亚衲族的人。’我就对你们说:‘不要惊恐,也不要怕他们。在你们前面行的耶和华你们的 神必为你们争战,正如他在埃及和旷野,在你们眼前所行的一样。你们在旷野所行的路上,也曾见耶和华你们的 神抚养你们,如同人抚养儿子一般,直等你们来到这地方。’你们在这事上却不信耶和华你们的 神。他在路上,在你们前面行,为你们找安营的地方。夜间在火柱里,日间在云柱里,指示你们所当行的路。”(申1:19-33)
这一部分的经文是摩西在对着新一代的以色列人回顾旷野的经历,尤其是加低斯巴尼亚惨败的关键经历。
这一部分的讲述,可以分为三个段落:19到21节,是行程的回顾和上帝的命令;22到25节,是百姓的提议与探子的差遣;26到33节,是百姓的悖逆。
我们就从一开始行程的回顾和神的命令来看。在这里我们看到,神吩咐要从何烈山起行,经过大而可怕的旷野,往亚摩利人的山地去,到了加低斯巴尼亚。在这里我们看到摩西特别提醒以色列,耶和华神照着应许赐给以色列人的山地以及那应许之地都摆在以色列人面前,以色列人的关键就是要凭着信心上去得地为业,不要惧怕,也不要惊惶。因为神的命令,带有他的应许,神强调要把信心建立在应许上而非环境上。
今天我们也常常有神给我们的应许,只是我们也面临着如同以色列人在旷野一样的考验,我们是把我们的信心建立在神的应许上呢?还是建立在环境上呢?
接下来的第二部分,我们就看到,百姓有提议,于是就差派了探子。在《民数记》我们看到是上帝命令他们去窥探那地,但在这里我们看到原委,实际上是百姓先要求派探子去探看,后来摩西把这要求转达给神,神就批准了,他们就去窥探那地。
上帝让以色列人去窥探那地是做军事上的窥探,是看怎样来行军、打仗、布署,但是以色列人窥探那美地,实际上是带着试探神的心。他们已经起了试探、不信与怀疑,因此他们不过是找证据来证明他们的感觉和恐惧是可靠的,因此最好能转回去,不要费这么多代价去达什么应许地了。所以我们实在看到,在这里以色列人是表面上有谨慎,实际上是怀疑。不少时候,他们是打着为神服侍的幌子,但实际上并没有真相信神的应许。
所以我们看到百姓们就不肯上去,而且违背了神的命令,且在帐棚内发怨言。他发怨言的本质就是将神的拯救曲解为是“耶和华因为恨我们,所以将我们从埃及地领出来”。在这里我们实在看到这种帐棚内的抱怨文化的盛行,甚至以怨言代替了感恩,竟然把神的爱曲解为是恨。这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因为上帝前面已经有那么多的带领,但可以一笔勾销,目前是恐惧、感觉至上。
我们看到摩西特别来提醒他们说神不是早就为你们争战了吗?正如他在埃及和旷野已经做了这么大的作为。还有,就是在路上的时候,也显明神抚养你们如同人抚养儿子一般,跟你们的关系非同一般。同时,神也一直用云柱、火柱来带领着你们,指引当行的路。我们看到摩西实在是苦口婆心,一方面引用过去的经历来提醒他们;也特别着重上帝跟百姓之间的父与子的这种抚养的关系,来劝服他们;也以眼前的云柱火柱来声明,好让他们靠着主的恩典去面对眼前这看似很大的难题,实际上是因为他们的信心的软弱。
所以面对这一段,我们看到很多教父,像奥古斯丁、耶柔米,就特别注重以色列人在旷野的历练的道路。亚他那修将“大而可怕的旷野”解释成信徒在这个世界面对世俗的诱惑的时候的挣扎。而上帝让百姓吃了那探子的果实实际上是预尝了神天国的滋味,但是人的恐惧和感觉暴露了他们信心的软弱。托马斯·阿奎那也提醒说:“神的律法要求尽心尽力的爱和信服,但是百姓却暴露了他们的悖逆,因此在这里表明了基督的必要性。”
当然,在这里我们也可以进一步引申说,以色列人过了红海,也在上帝面前得了拯救,但他们还要经过旷野的考验和试炼。因此对今天的基督徒来说,我们从基督得了义,我们被称义了,有了被称义的地位,但是我们的成圣仍然需要紧紧地凭着着信心倚靠基督。所以加尔文就强调上帝主动考验人,藉着现实处境来让人凭着信心回应。而人在回应神的过程中是否坚定不移的信靠神的爱,实实在在的是一个根本点。
而上帝的爱也体现在在圣约中的信实,所以马丁·路德就说:“透过这一段,我们看到迦南人他们的高大,城墙的坚固,不过是以色列人的一个借口。以色列人窥探迦南时候的恐惧,反映了他们想倚赖的是人的武力、能力和势力,而不是上帝的带领。”上帝的带领就在眼前,但他们却视而不见,关键就在于恐惧的感觉蔓延过来,战胜了他们的信心,这实在是一大悲剧。
所以,范泰尔也指出说:“以色列的失败也提醒今天的基督徒和教会不可向感觉、怀疑和世俗妥协,要持守分别出来的信心。也让上帝的带领作为塑造我们的记忆和感觉的强有力的器皿。旷野的经历也成为我们在逆境中信心塑造的必经之路,因为神的应许要求信心的行动。”
所以我们要纪念神那伟大的作为胜过那大而可怕的旷野,从而在旷野中像基督那样,能够来凭着信心和话语抵挡,知道人活着不是单靠感觉而是靠上帝口里所出的一切话。因此当上帝吩咐百姓上去得那应许之地为业的时候,不只是地理意义上的进军,更是要求信仰层面的跃升。也要求每一位不只是要从神得拯救,更要以成圣来回应我们的神。所以我们是否在帐棚内发怨言,背叛耶和华?还是相信神抚养我们如同父亲抚养儿子一般,也愿意给我们美地为业呢?
我们实实在在地看到旷野不只是一个地理的概念,更是心灵的训练场,上帝正在逆境中考验我们是否对上帝有信心,也让我们能够度过这信心的危机,看见上帝的大能,不因这眼前的困难就妥协和软弱。
有一位弟兄,他在单位里边面临着很大的压力。这种压力是因为上帝给了他新的领导的机会,但他却觉得这样的一种压力以及跟人竞争使得他很难适应,以至于到最后就软弱退却了。这样的例子对我们来说是常常见到。不少时候因为我们在建立亲密关系的时候,面对我们的工作责任的时候,面对着看似大而可怕的旷野的时候,也常常有我们的软弱。但是弟兄姊妹,不要忘了神是历史和现实的主宰,他今天正要试炼我们如同试炼精金一样,要让我们在他面前,跟他走这一段美好的天路。因此不要只看见看得见的困难,却忘记了看不见的应许,而那看不见的大过这看得见的。
当你为生计发愁的时候,是否忘记主耶稣说,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呢?当你遭遇逼迫、压力的时候,是否怀疑神的抚养?是否怀疑神的爱?把这爱曲解为恨呢?当面临着各种困境的时候,是否只盯着亚衲族人的高大,却忘记了神若帮助我们谁能抵挡我们呢?
所以,以色列的失败提醒我们:真正的危机不是环境,而是信心的萎缩。他们的问题不是没有力量,而是不敢迈步。今天我们是否在用谨慎、智慧掩盖内心的恐惧和怀疑呢?不要忘了我们的上帝抚养我们如同父亲抚养儿子一般。有父母可能会忘记吃奶的婴孩,但是父亲永远不会忘记,母亲永远不会撇弃。所以靠着主,我们得胜并前行。愿神赐福恩待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