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姊妹,主内平安!今天我们要读和略讲《申命记》1章9-18节,请认真听上帝的圣言——
那时我对你们说:“管理你们的重任,我独自担当不起。耶和华你们的神使你们多起来。看哪,你们今日像天上的星那样多。惟愿耶和华你们列祖的神使你们比如今更多千倍,照他所应许你们的话赐福与你们。但你们的麻烦,和管理你们的重任,并你们的争讼,我独自一人怎能担当得起呢?你们要按着各支派选举有智慧、有见识、为众人所认识的,我立他们为你们的首领。”他们回答我说:“照你所说的行了为妙。”我便将你们各支派的首领,有智慧为众人所认识的,照你们的支派,立他们为官长、千夫长、百夫长、五十夫长、十夫长,管理你们。
当时,我嘱咐你们的审判官说:“你们听讼,无论是弟兄彼此争讼,是与同居的外人争讼,都要按公义判断。审判的时候,不可看人的外貌;听讼不可分贵贱,不可惧怕人,因为审判是属乎神的。若有难断的案件,可以呈到我这里,我就判断。”那时,我将你们所当行的事都吩咐你们了。(申1:9-18)
这一段经文特别宝贵。我们结合《出埃及记》18章就可以明白整个《圣经》中合神心意的管理是怎么建立起来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要管理几百万的人,每天面对着无数的纠纷,资源的分配,道德的争议,甚至生死的抉择,你想想你如何去管理?这是摩西在旷野的时候所面对的真实处境,所以摩西在这里很坦率地坦露心声,说管理你们的重任,我独自担当不起。这正表明了摩西的谦和和对神的倚靠,而神要使用他在人间指定的代表,来做出这样的管理。但是摩西坦然的承认自己独自是担当不起的。这正是众长老,众首领一起治理的精髓之所在,也让我们看到在新约教会中,除了主基督做教会的首领,没有谁能担当这样最高统帅的责任。因此这一句话不只是摩西个人的叹息,更是表明了神的心意之所在。
解决方案是什么呢?他是不是说,你们最好人数减少?就像今天很多教会领袖,就把门关上,最好不要有人来。所以有的领袖也说,我们教会都满了。唐崇荣牧师就批评说你把墙拆掉不就不满了吗?所以,每一个领袖应该有约翰·卫斯理那样的胸襟,说整个世界都是我的牧区。所以摩西没有关门,他甚至说透过这样人数众多,我们感受到的不是压力而是祝福。因为是耶和华神照着他的应许,使你们像天上的星那样多,这里正看见了神的赐福作为根基的重要。摩西甚至说,惟愿耶和华你们列祖的神,使你们比如今更多千倍,照他所应许你们的话赐福于你们。所以领袖要有谦和,也要有一颗大心。不要只是坐井底之蛙,而是要以神的心为心,也能够靠着主的恩典来做我们力不能及的事。这正是在这里让我们看见长老制的这样的一种精神。
上帝的赐福、人数的增长作为根基,这是神的功劳,并不是人自己多么了不起。所以,加尔文也在日内瓦的时候说过,教会是神赐福的国度,因此所有的治理、牧养应该基于对神应许和圣约的忠诚,而不是出于政治的权谋。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才看上帝怎么样来赐福整个的管理。
在这里,我们跟《出埃及记》18章来比较,发现根本就没有提叶忒罗,可见叶忒罗只是上帝使用的一个提建议的人,因此这样的一种管理模式不是出于文化,不是出于人意。早在《出埃及记》18章叶忒罗也强调说神也这样吩咐你,就是对摩西这样说的,可见本质上是来自于神,因此上帝就特别赐下了怎样管理的的一种方法。因此就按着各支派选举有智慧、有见识、为众人所认识的,摩西立他们为百姓的首领。在这里我们就看到《申命记》补充了《出埃及记》所没有提到的,在《出埃及记》18章特别提到是拣选,在这里却让我们看见确实是从民众中来选举,而选举的前提是各支派都有自己会员的名册,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选出来的首领。这首领并不只是在听诵和审判,也是在管理和治理,而所选举出来的是要有智慧、有见识、为众人所认识的。因此这样的资格就让我们看到了要以敬畏神来优先,同时也要有这种听诵审判,有管理和对众民的见识,同时也强调要来自于民众中间,为众人所认识,也能认识众人,他们贴近社群的需要,而非高高在上。所以,约翰·诺克斯在苏格兰宗教改革期间,将这一模式就特别发展为长老会制度,由地方教会选举长老,同时共同决策。他强调教会不属于某个人,而是属于全体圣徒。所以,加尔文特别强调,教会的长老制的体制不是枷锁,而是翅膀,好让神的百姓自由地飞翔在神真理的国度。
在这里,我们看到,上帝有了这样美好的、众长老一起参与管理的制度。因为他们是各支派的首领,通常是民间的长老,然后有智慧,为众人所认识,照以色列的支派立为官长,为千夫长、百夫长、五十夫长、十夫长来管理百姓。他们既有一种类似于军事化的管理,同时也有这种官长让我们看见他们就在日常中来怎么样被组织起来,也怎么样有从神而来的授权,以至于能够一起来分权管理。而有了这样的架构,我们看见摩西还非常强调在管理和听诵的时候,不可看人的外貌,听诵不可分贵贱,这实在是一起管理的、公义审判的灵魂。因为这一原则超越了时代,直指公义的核心,让我们看到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而上帝的法律怎么样来实行着美好的决策。
所以摩西后来也强调说如果官长受贿赂,便使智者的眼睛瞎了,也歪曲了义人的话。加尔文在《申命记》注释中就批判当时教会的腐败,呼吁回归以神为本,以律法为根据的公义的司法体系,反对特权阶层操纵审判。而诺克斯在苏格兰推动司法改革的时候,当然是针对教会里边,也引用《申命记》强调不惧权贵,只敬畏神。他把这一精神也推广到整个苏格兰的社会,让他们也要跟教会来学习。
上帝所藉着摩西传达的审判是守护神的权柄,这才是真正的公义的前提。如果没有生命的品格和对神的敬畏,哪怕有了体制也只是花架子而已。所以这样的治理体系是一种代议的共和制模式,而长老们实行着管理、听诵和教导与引导百姓遵守圣约的重大的责任,而百姓也要活在这公义的带领之下。因此这一管理的模式就写在了苏格兰改革宣言中,国民与王子同受法律的约束,国王和公民同受上帝的管理,因为审判属乎神。而在美国建国之初,也把这样的一种分权制衡和法律的公义精神写在了他们的公约和宪法中。这不得不让人敬佩《申命记》的属神的治理智慧。
但是今天我们看到,很多教会的领袖以属灵权为自居,违背了摩西所提到的生命、敬畏神和公义的品格。加尔文也曾经直言,若长老团沦为独裁的工具,就是亵渎神的殿。当然,我们看这个社会,整体上黑暗混乱腐败,就难以有指望。尽管我们也常常代祷,因为《圣经》的公义和律法是要保护每一位,所以诺克斯曾经推动苏格兰的法律明文禁止贵族凌驾于司法之上,也强调不可看人的外貌。这在当时可以看到教会的有力的见证。但是今天我们看到,这个特权凌驾于法律,本质上在于不敬畏神,我们就盼着各级在位执政掌权的能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真理同行,与公义同行。所以这治理体系不仅关乎教会,实际上也关乎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真正的信仰落地是有这样的原则才能来真正带来美好结果。
所以《申命记》1:9-18节不仅是一段古代的历史,更是一幅治理的永恒蓝图。它告诉我们真正的管理的前提来自于神的赐福,真正的权柄来自于神的授权,而非人的掌控。而架构是来自于分权和共同的治理。同时,这段经文也让我们看见公义是根基,丢了公义,一切都将倾覆,而每个人都是圣约共同体的一员,责任和权利并重。所以宗教改革家们用生命来证明当教会和社会回归这一治理蓝图的时候,自由、公正、繁荣随之而来,也让我们愿意活在这圣约的恩典之中。
讲到这里,我又想起当很多难民涌入日内瓦的时候,加尔文就特别根据这一段有感动说,惟愿显得百姓多而又多,所以就鼓励大家在两层楼之上加盖一层,所以日内瓦的建筑师就设计了三到四层带阁楼的这样一种接待的楼层,甚至都改变了日内瓦建筑的风貌,所以这一座美丽的城市就成为新教的大本营。可见这经文本身何等有生命力,今天但愿也求神给我们一颗大心和敬畏神的心和公义之心。愿神赐福恩待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