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早上好,弟兄姊妹,主内平安。今天我们读和略讲《民数记》33章1到15节,请认真听上帝的圣言——
以色列人按着军队,在摩西、亚伦的手下出埃及地所行的路程(或作“站口”。下同)记在下面。摩西遵着耶和华的吩咐记载他们所行的路程,其路程乃是这样:正月十五日,就是逾越节的次日,以色列人从兰塞起行,在一切埃及人眼前昂然无惧地出去。那时,埃及人正葬埋他们的长子,就是耶和华在他们中间所击杀的;耶和华也败坏他们的神。以色列人从兰塞起行,安营在疏割。从疏割起行,安营在旷野边的以倘。从以倘起行,转到比哈希录,是在巴力洗分对面,就在密夺安营。从比哈希录对面起行,经过海中到了书珥旷野,又在伊坦的旷野走了三天的路程,就安营在玛拉。从玛拉起行,来到以琳(以琳有十二股水泉,七十棵棕树),就在那里安营。 从以琳起行,安营在红海边。 从红海边起行,安营在汛的旷野。从汛的旷野起行,安营在脱加。从脱加起行,安营在亚录。从亚录起行,安营在利非订;在那里,百姓没有水喝。从利非订起行,安营在西奈的旷野。(民33:1-15)
这是我们看到以色列人他们从埃及到摩押四十二站的站口。从这里到那里,从那里到这里,一段一段就表明了出埃及是何等真实的事。那在这里,《民数记》之所以记载这事儿,就是要提醒说上帝有能力带着以色列人出埃及横渡西奈的沙漠,克服一切的障碍,包括人性的黑暗和脆弱。而上帝使以色列俨然成了大族,成了大国,没有谁能撼动上帝要在地上引导百姓的决心。神既然长久以来帮助以色列,他也必然借着神的能力达成他的目标,进入到迦南地。
接着回顾历史,就特别来提醒,上帝的应许必然实现,也鼓励准备要进军迦南地的百姓要靠着主去征战。所以这是他们一站又一站的充满了上帝带领的地点的丰碑,借着这些地点的丰碑,他们想起上帝怎样带领他们。这就使得我想起很多年前我就提出属灵游的观念来提醒弟兄姊妹要借着这些宣教士,在我们某一个城市留下的遗迹,提醒上帝那活泼的大作为。福音不是空中一下子就掉在我们的生命中,它是借着上帝的仆人怎么样流汗甚至流血来把福音传给我们,他们如同一粒种子落在某一块地上,死了就结出了许多的子粒,难道这不值得纪念吗?我们岂不应该也要像圣经一样记下这一些地点,透过这些地点来丰丰富富地看到上帝那美好的带领。当然摩西在这里的记载也有着当时的历史年鉴的风格,因为在古代的时候常常这样写,从甲地起行,安营在乙地,从乙地起行,安营在丙地。借着这样的公式强调以色列是以军队的身份,在神圣君王耶和华的带领之下向前迈进,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的脚踪,因为是上帝来带领着他们。
那整个33章从埃及到摩押的形成和站口可以分为四个主要的部分。从歌珊到红海,从红海到西奈山,从西奈山到加低斯到摩押。在旅程开始和最后的部分,我们看到歌珊也好,摩押也好,都是很明确的,尽管中间部分有一些人对于具体地点的认定有一些分歧,但是地点的分歧并不妨碍我们理解上帝确确实实在地上动工的事实。
那我们就看一下1到15节提到从歌珊到红海,以及从红海到西奈。以色列寄居埃及的时候定居在尼罗河三角中东边缘的歌珊。他们从尼罗河三角洲东边的城市兰塞出发,与歌珊的位置是很吻合的。然后他们奉命转回在比哈希陆前,密夺和海之间,对着巴力洗分来安营。其实在苏黎世运河开凿之前,在当地是有一段窄而且长的地带,并不是多宽,所以以色列人过红海,很有可能就是跟这个运河是相同位置的。尽管有的人自作多情、望文生意说这个希伯来文的红海应该翻译成芦苇海,所以他们渡过的根本不是海,就是一座内湖。这种论证是非常荒谬的,因为在一些经文中也指出,这一个所谓的芦苇海就是阿卡巴湾,是一点也并不模棱两可的,就像《出埃及记》23章31节,《申命记》1章40节。因此这个以色列人过红海的位置,是跟这个运河今天的位置是有高度重叠的,只不过运河在古代的时候没有今天这么的宽阔而已。而且那个时候可能当时的海拔比当前要低一些,所以我们不能用今天的头脑有限的认知来否定上帝伟大的作为。
那以色列人渡过红海之后就继续来前行,我们也看到上帝,他很可能带着以色列人到了苏黎世西南50公里的新比沙山这个地方,它的的确确是可能比较符合实际的西奈的位置。因为玛拉可能是在苏黎世以东14公里的地方,距离渡海的地点是40公里的木耳井。木耳井在当地是一口井,他认为这一口井就很可能是当时的那个十二口井和综述所在地。那再往下可以比较确定的,很可能就是利非订,以色列人在那里缺乏食物和水,并且跟亚玛利人打仗,食物和水之所以不充足,是因为以色列人离开了沿岸的平原,往内陆的这个提赫沙漠前进。
提赫高原的东北角很适合放牧,这可能就是亚玛利人为何被这一个地方所吸引而要攻打以色列人的原因吧。以色列人的利非订的胜利使他们能够进一步来到西乃的旷野。那这个西乃的旷野,可能就是西南半岛北部好几条通商要道的汇集之处,但那里有充足的食物、水和平原,甚至还有一点可以供耕种的土地,这是很适合众支派在这里居住有一年多的地方啊。而这一个新碧沙山,它的海拔是有618米,山顶比平原高出了300多米,独立在平原的中央。山的名字的意思就是律法的宣布,或者叫人的律法。所以既然何烈山就是神的山,所以何烈山就是西奈山。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古代它不是用现代的地理学的技巧来写的,所以这个西乃是神的山的信念是非常坚定的,也让我们看见整个这些地点就成了里程碑式的神带领和同在的句号。
尽管人生的旅途有艰难,但实际上弟兄姊妹今天我们也还是寄居的,我们也还是一站一站地来往前行。而在每一站中,我们有失败,有跌倒,但是主仍然还是有怜悯,有恩典,有带领,克服了外在的障碍和内在的障碍,主仍然还是得胜的引导,从而让我们看见神那活泼的大能和慈悲与怜悯,从而让我们唯独归荣耀给神。人生是一站一站的旅程,弟兄姊妹,你愿意顺服他被带往前,还是在悖逆中倒闭?愿神赐福恩待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