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姊妹,主内平安!今天我们读和略讲《路得记》2章8到16节。请认真听,因为这是上帝的圣言——
波阿斯对路得说:“女儿啊,听我说,不要往别人田里拾取麦穗,也不要离开这里,要常与我使女们在一处。我的仆人在那块田收割,你就跟着他们去。我已经吩咐仆人不可欺负你;你若渴了,就可以到器皿那里喝仆人打来的水。”路得就俯伏在地叩拜,对他说:“我既是外邦人,怎么蒙你的恩,这样顾恤我呢?”波阿斯回答说:“自从你丈夫死后,凡你向婆婆所行的,并你离开父母和本地,到素不认识的民中,这些事人全都告诉我了。愿耶和华照你所行的赏赐你。你来投靠耶和华以色列 神的翅膀下,愿你满得他的赏赐。”路得说:“我主啊,愿在你眼前蒙恩。我虽然不及你的一个使女,你还用慈爱的话安慰我的心。”
到了吃饭的时候,波阿斯对路得说:“你到这里来吃饼,将饼蘸在醋里。”路得就在收割的人旁边坐下;他们把烘了的穗子递给她。她吃饱了,还有余剩的。她起来又拾取麦穗,波阿斯吩咐仆人说:“她就是在捆中拾取麦穗,也可以容她,不可羞辱她;并要从捆里抽出些来,留在地下任她拾取,不可叱吓她。”(得2:8-16)
感谢神让我们读到这么温馨、美好的拾麦穗的图景和场面的描写。在这里我们特别能看到波阿斯对路得恩待有加。他特别称呼路得为“女儿”,可见波阿斯要比路得年长很多。所以在这里就有一个有趣的问题,有人问过我:“波阿斯品德很好,又有钱,待人又彬彬有礼,简直是‘黄金男人’。为什么他年龄这么大了,还没娶妻呢?”在这里,有人就说,是不是他有什么残疾?或者是不是他的妻子其实已经娶了,但是后来就死了,他是一个鳏夫?但《圣经》没有说,所以我们都不好妄加猜测,所有这一切都只能是人的一种推论了,甚至是不合理的猜想。
我们在这里特别要看的就是他跟路得栩栩如生的对话。这是让我们特别来深思的。弟兄姊妹,你看这个打麦场或者田间多么有意思!因为那个时候打麦场常常跟田野连在一起。在这样一个广阔的场景中,其实有很多可以描写的,但是《圣经》不厌其烦描写的是什么?就是两个人的对话。至于他们的外貌、年龄、其他的各个方面,甚至波阿斯跟路得到底是什么样的亲戚关系都没有讲。所以这就耐人寻味。耐人寻味的地方在于,这就告诉我们说两个人是一对说得上话的人。因此他们的对话非常生动,栩栩如生,也真说进了对方的心坎里。
所以波阿斯称呼她为“女儿”,也是特别提供一种保护,免得别人多想。因为这样的称呼,就表明了好像父辈对小辈的关怀。他也确实带着关怀的心,提醒路得不要往别人田里拾麦穗,也不要离开这里,要常与他的使女们在一处。他又说:“我的仆人在哪块田收割,你就跟着他们去。我已经吩咐仆人不可欺负你,你若渴了,就可以到器皿那里喝仆人打来的水。”
由此可以看到,当时拾麦穗并不见得是被人欢迎的。很多人可能会斥喝,甚至打骂,另外一些人可能会占这些孤儿寡母的便宜。所以在这样特别不好的风气中,波阿斯想到这些细节,就提醒路得不要到别的田里,并特别吩咐仆人不可欺负路得。
有人发挥想象力,说路得肯定比中国的四大美女之一西施还要美,因为谁见了她都会心动不已。但《圣经》没有说,也没有写她的外貌到底怎样,因此我们也不好多说。但是透过路得的话,我们能特别看见她是一个非常谦卑、非常有礼貌的女子,而且举止得体。她赶紧俯伏在地,对波阿斯行大礼,并清楚地说自己是一个外邦人,怎么能蒙波阿斯这么大的恩,领受他这样的顾恤?路得不知道波阿斯与她之间其实是有亲属关系的,而波阿斯百分之百是知道的,因为他已经听说了路得的事迹。尽管他还不认识这个人,但路得的事早已传到他耳中,所以波阿斯特别赞扬她,说自从她丈夫死后,凡路得向婆婆所行的,并路得离开父母和本地,来到以色列。也就是说,路得到一个素不认识的民族当中。这些佳言美行已经传遍伯利恒,别人也都告诉了波阿斯。
因此波阿斯就特别提醒说愿耶和华照路得所行的赏赐路得。因为路得来投靠耶和华以色列神的翅膀下,也一定会从神满得赏赐。波阿斯当然那时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耶和华张开的翅膀,也成为耶和华所赐的赏赐。但不管怎样,透过波阿斯的话,我们看到他实在是被路得的美德所打动。他并不是看重所谓的年少貌美之类的条件,因为《圣经》也没有说这些,只是说她年少是百分百,但他特别流露出对路得美德的赞赏。
而路得也特别谦卑地说波阿斯是她的主人,她愿在面前蒙恩。因为她是在他的田里讨生活。她又补充说,自己虽然不及波阿斯的一个使女。这里“使女”其实也有等次,路得用的是干下等活的“婢女”这样的字眼。因此她特别提到自己是不配的,既是外邦人,又在他面前没有地位,对他也没有任何益处,竟还能蒙他这样的眷顾。所以她说:“你竟然用慈爱的话安慰我的心。”
由此可见,路得是一个心灵敏感的人,对别人的善意特别能感受得到,也表明她的特点是心里充满了对别人的善意。前面我们已经看到,她对婆婆充满善意,充满爱心和怜悯,因此她也特别能感受到别人的善意、爱心和怜悯。所以这实在是两颗有共振基础的心灵的靠近。
到了吃饭的时候,波阿斯又对路得照顾有加,请她到自己身边来吃饼,把饼蘸在醋里。这样的细节更流露出波阿斯的爱心。路得就在收割的人旁边坐下,他们把烘了的穗子递给她,她也吃饱了。因为要干体力活,所以她不客气地吃饱,甚至还有余剩。这些细节场面非常温馨。
我们现在不少人可能缺少在打麦场吃饭的经历,在割过麦子的田地里边吃饭,闻着麦子的清香,吃起来格外芳香。我过去有过这样的经历,所以也能想象出那美好的场景和画面。
结果,路得起来又去拾麦穗。波阿斯再次吩咐仆人:她就是在捆中来抽,你们也要容许她,不可斥责她。由此可见,当时以色列的文化已经堕落,对周围穷人的照顾似乎被遗忘了。但波阿斯没有忘记,他仍然要撑起一片爱的天空,从细节到大局都尽可能给予别人关注和帮助。
这实在是一幅温馨的画面,就是我们看到的“心中有神、目中有人”的人,所活出的美好场景。是的,生活是一个缓慢受锤的过程,我们不断被世界、被各种黑暗来碾压。但是我们仍然在各种各样的锤打中,看见善意、爱与怜悯的光辉。这让我想起王小波说过的话:“这个世界的好东西实在太少了,不只是太少,简直是没有。所以一旦碰见这些好东西,我就要去亲近它,哪怕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因此我们就看见,两颗充满善意和爱意的心正在靠近。《圣经》用浓墨重彩来写两个人如何说得上话,让人非常感动。的的确确如此,这样的话一句顶一万句。《圣经》写下来,就如同我们在咖啡馆听见两个人如何深入交流,如何互相体恤:你懂我说什么,我也懂你说什么。正是在这样的深深交谈中,两个人内在的特质逐渐克服各种障碍而靠近。这并不是闲笔,而是生命中的好东西。所以,《路得记》就像一个爱的童话,而童话也成真了。愿神赐福恩待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