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姊妹,主内平安!今天我们读和略讲《路得记》1章15-22节。请认真听,因为这是上帝的圣言——
拿俄米说:“看哪,你嫂子已经回她本国和她所拜的神那里去了,你也跟着你嫂子回去吧。”路得说:“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随你。你往哪里去,我也往那里去;你在哪里住宿,我也在那里住宿;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神就是我的神。你在哪里死,我也在那里死,也葬在那里。除非死能使你我相离,不然,愿耶和华重重地降罚与我。”拿俄米见路得定意要跟随自己去,就不再劝她了。
于是二人同行,来到伯利恒。她们到了伯利恒,合城的人就都惊讶。妇女们说:“这是拿俄米吗?”拿俄米对他们说:“不要叫我拿俄米,要叫我玛拉,因为全能者使我受了大苦。我满满地出去,耶和华使我空空地回来。耶和华降祸与我,全能者使我受苦。既是这样,你们为何还叫我拿俄米呢?”
拿俄米和她儿妇摩押女子路得,从摩押地回来到伯利恒,正是动手割大麦的时候。(得1:15-22)
这部分经文读着让我们非常感动,因为你对人好,上帝就对你好。很多时候我们只想着上帝对我们好,却不想着自己对别人好。是的,我们只有心中有神,目中有人,才能体现我们的信仰。也就是说,只有透过爱看得见的人,才能够显明对看不见神的委身、跟随和坚定不移的信靠。
而在这里我们看这位摩押女子路得,尽管是外族,但是她的信仰却是如此忠贞和坚定,让我们特别感动。因为我们知道在旧约中,上帝不断强调说:我要做耶和华你们的神,你们要做我的百姓。这是一种立约的宣告,上帝肯定也期待他的百姓能够来回应他如此坚贞的宣告。但是神的百姓却缺少这种坚贞,也缺少这种坚定。但是透过路得在这里,她特别坚定不移地来说:“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神就是我的神。”表明了她愿意来以耶和华神为她的神,也表明她愿意以以色列国为她的国。对于路得来说,她还年轻,还有很多的机会留在自己的本族本乡,肯定能够来有更美好的前途。但是,她因为舍不得拿俄米,所以就特别的心里有恻隐和怜悯之心。
在希伯来文的“舍不得”这一个希伯来词汇特别美好,它的意思是“黏”和“连”,也就是她心里边真的是黏连在拿俄米的身上。因为想到她死了丈夫,又死了两个儿子,孤苦伶仃,一个人回到自己的本乡,又怎么生活得下去呢?她自己估计也缺少劳动的能力了,所以她没有什么特别远大的志向,也看不见将来的道路。但是眼前这一个人的具体需要,却使路得动了这样的爱心和恻隐之心,以及怜悯情怀。我们就看见她舍不得拿俄米,因此才坚定不移地有这样的宣告。
路得对耶和华以色列的神有多少的认识呢?我们透过这样的宣告,应该能看得出来,她知道这位神和这位神在地上所立的国,而且也知道这位神跟以色列有美好的立约。因为她所用的也是一种立约的语言,并不只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宣誓而已。因此,她这样的一个坚定的心志的表达,让我们看出她对以色列的神其实是有着惊人的认识,也让我们看到她既对神有很深的认识,对人也有具体而微的怜悯,从而她愿意来舍己跟随拿俄米,到对她来说陌生而异地的地方去。
当然,踏上这样的前途,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挑战,更何况对于刚死了丈夫的路得来说,也是很大的挑战。更何况以色列人的民族壁垒是非常强的,所以尽管有重重障碍和困难,但是爱就意味着愿意为对方付出代价。所以路得完全是义无反顾,所以连拿俄米都见路得定意要跟随自己去,也就不再劝她。于是那两个人就到了伯利恒。
结果合城的人都很惊讶。为什么呢?因为拿俄米原来是跟着她的丈夫和两个儿子出去的,今天怎么带了一个陌生的女孩子回来了?所以大家都很好奇,就问,这是不是拿俄米啊?拿俄米说:“不要叫我拿俄米,要叫我玛拉,因为全能者使我受了大苦。我满满地出去,耶和华使我空空地回来。耶和华降祸与我,全能者使我受苦。既是这样,你们为何还叫我拿俄米呢?”(路1:20-21)
有人根据这样的经文就批评拿俄米内心充满了苦毒怨恨。我们不能这样来解经,为什么?因为《圣经》没有这样的评断。我们要特别看到拿俄米是在叙述一种客观的状况:的确是满满出去,结果空空回来。那至于是不是她具体犯了罪,上帝直接惩罚,我们其实也不能马上就这么断定。为什么?因为拿俄米叙述这种人生景况,提到神的名,就表明她不是世俗的心,她知道这一切事都在神的掌管中,所有的福祸也都在神的掌管中。因此认识到自己的罪而悔改,愿意信靠神,这本身就已经是一种敬畏神的态度了。我们不能够来直接说她就是内心充满苦毒怨恨,至少拿俄米是在她自己的信心范围之内,对于自己所经历的有这样一个推断。
但这个推断对不对呢?显然她对神的作为看扁了,她并没有看到神还有一双恩手,借着不起眼的儿媳妇,竟使她的人生又从空空到了满满,从苦到了甜。这正是耶和华的极其美好的作为,而这伟大而美好的作为,是透过眼下的一个小小的怜悯的举动而发生的。所以弟兄姐妹,爱就是在别人的需要上,看见自己的责任并行动!愿神赐福恩待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