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姊妹,各位听友,早安!我们第二次来灵修罗马书第1章。求上帝恩待你和我!
罗马书告诉我们这是保罗写给罗马教会的一封著名长信,由非比姊妹千里迢迢带到罗马。罗马书与保罗的第二次和第三次宣教关系很密切,我们根据世界历史也能清晰看到,在使徒行传18章12节,保罗在哥林多省长迦流的手下受审讯。我们从现存的碑文中可以得知,这一事件是发生在公元51到52年。在第二次宣教旅行结束的时候,保罗在哥林多受迦流的审讯,然后在哥林多住了多日,后来去耶路撒冷,然后到安提阿,在那里住了不多日子,便开始了第三次宣教旅程。这期间保罗大部分时间都住在以弗所,为期大约两年半。然后他去了马其顿和希腊,住了三个月。就是在那里保罗写了这封书信。
基于这样的事实,我们通常认为罗马书应该成书于公元57到58年左右。当时正是保罗第三次宣教旅程将要结束的时候,他与来自小亚西亚、马其顿和亚该亚的外邦教会团队一起返回耶路撒冷,将他们凑出的捐项带给犹太基督徒中的穷人。
我们从罗马书15章23到33节就知道,保罗说他正要离开希腊到耶路撒冷去,为穷人送去捐项,然后他计划在前往西班牙的路上探访罗马。在15章26节保罗提到了马其顿和亚该亚,因为正是他当时传道的地方。然而在使徒行传20章4节,他还提到来自特庇和亚细亚省的代表,他们是从外邦教会带捐项给耶路撒冷穷人的一个特别团队。
保罗在希腊停留了三个月,这期间写了这封给罗马人的书信。他的写作地点大概是在哥林多,那时保罗住在该犹弟兄的家中,而该犹又是在那里受洗的。此前一年保罗在以弗所传道的时候,听到了哥林多教会有不少议论他乃至论断他的事情,于是他写下哥林多前书。后来,他到访该教会一次,然后又有了哥林多后书。哥林多后书可能成于保罗来哥林多和写罗马书前一两个月。当时哥林多反对者造成的麻烦已大致了结,而这些日子对保罗而言是一段非常喜乐的时光。
罗马书16章似乎描述了哥林多非常和睦的情景,也表明哥林多后书10到13章强烈的警告已经起了作用。然而保罗担忧的还有两件事:第一,到耶路撒冷的时候,有来自犹太人的反对。犹太人他们仍对保罗穷追猛打,一定要用石头把这位给他们送钱的同胞打死。第二,犹太的基督徒会如何对待自己和自己所带的捐项。所以,保罗是为圣灵所催逼就没有从哥林多、从欧洲顺道到罗马,而是先回到了耶路撒冷。
保罗回耶路撒冷的详细经过我们在使徒行传已经讲过了,它的意义非常重大。因为它避免了犹太基督徒跟外邦基督徒之间进一步的裂痕。我们知道尽管有使徒行传15章的大会,但是他们之间仍然有很深的隔阂。而保罗因为到耶路撒冷教会舍生忘死地跟犹太基督徒认同,以至于后来这一派,也就是特别容易跟外邦基督徒有张力的基督徒的不怎么合一的声音就听不到了。
我们也可以看到,主耶稣特别点醒说保罗要在耶路撒冷为上帝作见证。这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当基督教面对犹太文化和罗马文化的时候,它要给出自己的身份定位,而保罗在这个方面尽管知道回耶路撒冷有非常大的危险和苦难,但他却义无反顾,愿为此付出生命。结果,后来上帝用他奇妙的方法最终还是把保罗从耶路撒冷带到凯撒利亚,又从凯撒利亚带到了罗马。只不过,这是由百夫长带着上百位的士兵,还有众多囚犯陪着保罗浩浩荡荡地到了罗马。
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就很清楚保罗为什么要写罗马书,也就是他在哥林多的时候,他想到了自己要到耶路撒冷,可能就会在耶路撒冷遭遇非常危险,而且可能不一定能去得了罗马,因此他就特别把基督教的教义和精神用一封书信表达出来!
保罗特别注重向罗马教会讲基督教,因为我们讲过,基督教必须在犹太文化圈中扎下根去,开花结果生长,也必须在希腊罗马,尤其是罗马文化圈中扎下根去。所以,保罗非常看重罗马教会,他也非常看重这封信。当然,这是圣灵感动他,但另一方面他也尽心竭力、鞠躬尽瘁、死而不已。尽管死了,因着信仍旧说话,特别向我们见证了这种披肝沥胆的牧者情怀。
在这封书信中,保罗特别处理犹太基督徒和外邦基督徒的关系问题。我们知道在公元49年,革老丢这位罗马皇帝把犹太人从罗马赶走了,因此我们想罗马教会那个时候早就成立了。很多人说那是早在五旬节圣灵降临的时候,不是有罗马的客旅吗?他们那时候就信主了,后来就把福音带回罗马,教会就建立了。教会建立后,犹太基督徒一定是很多。但是49年的时候,这批犹太基督徒就被赶走了。后来尼禄当了皇帝,就开始放松了禁令,因此5年之后,大批犹太人又回到罗马,这个时候罗马的教会里边就有了回来的犹太基督徒和原来的外邦基督徒。而外邦基督徒这个时候估计已经成了教会的领导阶层,跟原来创办教会的犹太基督徒的关系到底该怎样调和呢?
罗马书让我们看见福音是如何显明神的计划。神也特别藉着罗马书向双方显明神按着神的计划要接纳双方。因此必须在福音的基础上合一,因为谁也不是靠着自己的行为被接纳,所以罗马书的主旨就很清楚,就是:“神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这义是本于信,以至于信,如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得生。’”(罗1:17)
对于这节经文,大家有广泛的争论,也有不少研讨,最简单的观点就是:神的义一方面肯定是指神的公义、他属性的良善、圣洁;第二,神的义也指一位公义的神怎样让罪人被称为义,然后来接纳有罪的罪人,因此他必须藉着基督的福音,好让罪人在上帝公义的法庭中被称为义,这就有一个法律层面的意义;第三,神的义就是指神藉着福音的拯救作为,因此神的义和救恩密切相关。所以,神的义显明神藉着福音拯救的大能,以至于可以让信靠他的人因着信他而产生出来,也能够因着信靠他本于信,以至于信,自始至终都显明信心的重要和可贵,因为义人必因信得生。“因信得生”的意思一方面是指义人因着信产生出来,另一方面我们也相信,义人因着信靠神而每天生活,这都是在保罗的意思中可看得到的。也是早就在哈巴谷书里边我们看见是有所侧重的,并不是一点都没有这个意思而保罗硬加给它或者扭曲了它本来的意思。
所以,神的道我们相信是有着神确定的核心观点,但是这个观点有着不同的层次。正如神的义,我相信正如解释罗马书的穆尔所强调的,这三个意思都可以在保罗的经文中找得到。不过,宗教改革的改教家们比较强调它第二个意思,它法律层面的意思,就是神怎样称罪人为义。而穆尔比较强调第三个意思。斯托得认为这三个意思都有。我也认同斯托得的观点,我也觉得上帝感动保罗使用的这些词汇是有丰富的含义,藉着这逐层的深入,让我们明白,神是如何称罪人为义,也让我们在他的恩典中怎样因信得生。
藉着这封书信,保罗就以真理和教义解决了犹太基督徒和外邦基督徒的张力问题,也成了使人和睦的人。做一个和平使者关键是有没有真道、真理和正确教义,同时还要有牧者爱的情怀。因此,在罗马书第1章8到15节,我们看到保罗看自己为一个欠债的人,他有雄心要藉着罗马教会的资助可以把福音传到西班牙,也迫切地为着还没见面的罗马教会代祷,也特别愿意不怕艰难险阻来到他们中间,好当面分享神属灵的恩赐,这实在让人非常感动!
因此保罗看自己为基督的仆人。“仆人”在原文中是“奴仆”、“奴隶”。“基督的奴仆,奉召为使徒,特派传神的福音”,保罗认定得很清晰,是基督呼召了他,使他为特别的使徒,也分别出来作特派员,来传讲神的福音。这福音是耶稣基督作大卫的子孙,又从死里复活显明是神的儿子,从而能够把希腊人所盼望的恩惠和犹太人所盼望的平安临到罗马的弟兄姊妹。
感谢神!藉着罗马书第1章第二次的分享,我们特别感动于保罗的牧者情怀和他写信的核心目的。这也让我们知道神如何在基督里称我们这些罪人为义,让我们可以因信得生。弟兄姊妹,你能把1到17节背下来吗?愿神赐福你!
我们一起祷告:“天父,谢谢你能差遣保罗写下罗马书,也让我们今天能在罗马书的基础上建造我们的信心,也让我们能因信得生,并能以福音为荣,因为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天父,也让我们有欠债的心,也能有牧者的心怀,能愿意成为和平之子。谢谢你!祷告奉耶稣基督的圣名。阿们!”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