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姊妹,主内平安!今天我们读和略讲《士师记》11章34到40节。请认真听,因为这是上帝的圣言——
耶弗他回米斯巴到了自己的家。不料,他女儿拿着鼓跳舞出来迎接他,是他独生的,此外无儿无女。耶弗他看见她,就撕裂衣服,说:“哀哉!我的女儿啊,你使我甚是愁苦,叫我作难了,因为我已经向耶和华开口许愿,不能挽回。”他女儿回答说:“父啊,你既向耶和华开口,就当照你口中所说的向我行,因耶和华已经在仇敌亚扪人身上为你报仇。”又对父亲说:“有一件事求你允准:容我去两个月,与同伴在山上,好哀哭我终为处女。”耶弗他说:“你去吧!”就容她去两个月。她便和同伴去了,在山上为她终为处女哀哭。两月已满,她回到父亲那里,父亲就照所许的愿向她行了。女儿终身没有亲近男子。此后以色列中有个规矩,每年以色列的女子去为基列人耶弗他的女儿哀哭四天。(士11:34-40)
这个比较悲惨的故事,是因为前边耶弗他跟亚扪人在打仗的时候,耶弗他曾向耶和华上帝许愿说:“你若将亚扪人交在我手中,我从亚扪人那里平平安安回来的时候,无论什么人,先从我家门出来迎接我,就必归你,我也必将他献上为燔祭。”(士11:30-31) 因此,当他回到家,第一个迎接他的是女儿,而且是他独生的女儿,但他前边已经有了这样的许愿,所以就要把女儿来献为燔祭。
到底该怎么理解这一个事件?耶弗他到底有没有把女儿献为燔祭呢?在这里,行文似乎有这么一种味道,似乎是说大家是为她只不过是做了不能出嫁的女子而哭。所以就有这么一种解释,说耶弗他的女儿到了会幕,终生就没有再出嫁,所以为着她不能出嫁的凄惨结局哀哭。但实际上这种观念在《圣经》里很难找到对应的,也就是当哈拿把儿子撒母耳献给耶和华,哈拿的丈夫也没有认为这是多么悲痛的一件事儿。而哈拿也是被圣灵感动,提到这是荣耀和喜乐的事,而且他们跟家里的关系也还是密切、有来往的,并不是说一个人就出家做了和尚或尼姑。一般来说,以色列人认为在会幕服侍是荣耀的,也就是从整个以色列的事实来说,如果只是因为她不能出嫁,就为她每年都去哭,这个不太符合以色列的真实光景。
当然,我们解经必须得特别注意上下文,因为我们也说“上下文是王”。我们前边已经特别注意到,《圣经》在提到其他士师的时候,不管是俄陀聂、以笏、甚至巴拉,还有基甸,都提到是上帝兴起的。但是在这里提到耶弗他的时候,实际上是第一次民选和私欲相混合产生的这样一位领袖。当然,这样的领袖既然起来了,那耶和华的灵可不可以感动和使用它呢?是可以的。我们在前边11章29节也看到,耶和华的灵降在耶弗他的身上,所以他就有力量去行军打仗,也有很好的外交政治辞令来取得话语和军事上双重的胜利。那这一切都让我们看见耶弗他是一个非常有能力,同时也藉着神的灵能够打胜仗的人。
但是,我们不得不说,《圣经》的行文是要再进一步说以色列人士师的灵性水准是在不断降低的。他们尽管有能力,但不代表就是完全按照神的灵和神的话去行事。相反,他们越来越受到迦南地的文化、宗教以及人性私欲的浸染,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迦南地就有把儿女经火献为祭这样的一种非常可耻的偶像崇拜的习俗。这种习俗影响到耶弗他也并不奇怪,尽管耶弗他对于以色列的历史有着非常精深的把握。但是,我们说整个《士师记》已经在让我们看见,对真神的敬拜里边已经混合进了文化和宗教的偶像的元素了。而耶弗他在这个方面就是非常典型的这样的一个例子。所以这也正是这一段行文的整个走势所暗示给我们的,也就是以色列人他们越来越利用这样的一种迦南地的偶像崇拜的方式来去跟真神活神打交道。
而且在这里,我们看《圣经》更大更广的上下文就会更清晰了。因为有解经家真知灼见地提出来说,《士师记》11章耶弗他献女儿这事,跟《创世记》22章亚伯拉罕献以撒这件事在呼应上、行文上有着非常深的联系。我看到这样的解释确实非常佩服。因为我们看见《圣经》都是反复在强调是独生的,而且也都谈到要把这个儿女显为燔祭。
但我们说耶弗他献女儿为燔祭的事,其实就是献独生的孩子为燔祭这样的事,跟《创世记》22章比,非常明显地缺了一个最重要的元素:缺少耶和华明确的话语。耶弗他是以自己的鲁莽、错误、胆怯的许愿,替代了亚伯拉罕明确听到的神的话。
神吩咐亚伯拉罕去做的时候,亚伯拉罕照着做,就在耶和华的山上经历了预备,耶和华神是一直有预备、有替赎的神。而在耶弗他的事件中,我们看到他是以自己鲁莽错误的许愿替代了上帝明确的吩咐。到最终我们就看到,顺着情欲撒种收到了败坏的可怕后果的惩罚。这也正让我们看到反向对照所带来的深刻启发。
当然,再深一层来看,还会看到在这个鲁莽的献祭的行为背后,耶弗他其实根本不理解以色列神的宣告。神说所有的长子或者头生的都是属他的,但是神让以色列人替他们或者也可以用头生的其他牲畜来代替。当然头生的牲畜本来就属神,那这个时候也可以用其他的牲畜,当然是洁净的来代替。上帝是一直有这样的吩咐的。
我们想耶弗他跟他的女儿也应该知道上帝这样的吩咐,那为什么他还坚持这样做呢?我觉得关键点在于他女儿是知道这一个重要的含义的。因为她说“你既向耶和华开口,就当照你口中所说的向我行,因耶和华已经在仇敌亚扪人身上为你报仇。”也就是从他女儿的话,我们就看见她深明大义。她知道说这一场伟大的战争,这一场得胜的胜仗是需要付代价的,也是需要有牺牲的。既然她的爸爸已经宣告了她的生命的主权要作为牺牲献上,那她自己就情愿来作这样的替赎者,作这样的一场牺牲来献上。所以,从女儿的回答中,我们看到她知道牺牲的观念,也知道自己在上帝面前来献身的观念,也愿意有这样的献身。
当然,这样错误的誓言是可以给废掉的,错误的许愿也是可以给废掉的。但是耶弗他看自己成了类似于像王一样,类似于像最高领导一样,已经没有什么人间的权柄能够管住他。而这样的权柄,毕竟也使他具有了属灵的号召力,而他的女儿是不愿意拆解这样的属灵号召力的。因此,她觉得在这一场胜仗中,她是可以为了神所赋予她爸爸的属灵号召力而做出伟大牺牲的。
而在这里耐人寻味的就是她对耶弗他说有一件事,“有一件事求你允准:容我去两个月,与同伴在山上,好哀哭我终为处女。”这是不是因为她为着自己没有能够出嫁、没有能够成为人妻而特别的哀哭呢?在这里,我听到一个牧者的讲道,我觉得非常有道理。他说对以色列的女子来说,她们都非常渴望能够生出“女人的后裔”,也非常渴望参与到这样伟大的属灵建造的事业中。而现在她的爸爸剥夺了她这样一个美好的伟大的属灵远向,因此她是为这个来哭。也让我们看到,在将来我们的主是愿意自己牺牲,然后把教会赎出来,而教会在他里面能够孕育和生产救恩,也能够来为了主而有丰盛的结果。因此,新约就弥补了在旧约中这样一种可怕的失误和遗憾。
不管怎么样,这个耶弗他咎由自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无论如何,我们看到,在这个有瑕疵的士师身上,这瑕疵伴随着他的事工会越来越使他显得愚蠢,甚至使他从这些愚蠢和缝隙中掉入深渊之中。在12章就更进一步有这样的走向了。所以透过这样的讲解,让我们知道我们的神是又大又可畏的神,我们也更要来在神面前向他有真实无畏的敬畏,并与他同行。愿神赐福恩待你!
弟兄姊妹,主内平安!今天我们读和略讲《士师记》11章34到40节。请认真听,因为这是上帝的圣言——
耶弗他回米斯巴到了自己的家。不料,他女儿拿着鼓跳舞出来迎接他,是他独生的,此外无儿无女。耶弗他看见她,就撕裂衣服,说:“哀哉!我的女儿啊,你使我甚是愁苦,叫我作难了,因为我已经向耶和华开口许愿,不能挽回。”他女儿回答说:“父啊,你既向耶和华开口,就当照你口中所说的向我行,因耶和华已经在仇敌亚扪人身上为你报仇。”又对父亲说:“有一件事求你允准:容我去两个月,与同伴在山上,好哀哭我终为处女。”耶弗他说:“你去吧!”就容她去两个月。她便和同伴去了,在山上为她终为处女哀哭。两月已满,她回到父亲那里,父亲就照所许的愿向她行了。女儿终身没有亲近男子。此后以色列中有个规矩,每年以色列的女子去为基列人耶弗他的女儿哀哭四天。(士11:34-40)
这个比较悲惨的故事,是因为前边耶弗他跟亚扪人在打仗的时候,耶弗他曾向耶和华上帝许愿说:“你若将亚扪人交在我手中,我从亚扪人那里平平安安回来的时候,无论什么人,先从我家门出来迎接我,就必归你,我也必将他献上为燔祭。”(士11:30-31) 因此,当他回到家,第一个迎接他的是女儿,而且是他独生的女儿,但他前边已经有了这样的许愿,所以就要把女儿来献为燔祭。
到底该怎么理解这一个事件?耶弗他到底有没有把女儿献为燔祭呢?在这里,行文似乎有这么一种味道,似乎是说大家是为她只不过是做了不能出嫁的女子而哭。所以就有这么一种解释,说耶弗他的女儿到了会幕,终生就没有再出嫁,所以为着她不能出嫁的凄惨结局哀哭。但实际上这种观念在《圣经》里很难找到对应的,也就是当哈拿把儿子撒母耳献给耶和华,哈拿的丈夫也没有认为这是多么悲痛的一件事儿。而哈拿也是被圣灵感动,提到这是荣耀和喜乐的事,而且他们跟家里的关系也还是密切、有来往的,并不是说一个人就出家做了和尚或尼姑。一般来说,以色列人认为在会幕服侍是荣耀的,也就是从整个以色列的事实来说,如果只是因为她不能出嫁,就为她每年都去哭,这个不太符合以色列的真实光景。
当然,我们解经必须得特别注意上下文,因为我们也说“上下文是王”。我们前边已经特别注意到,《圣经》在提到其他士师的时候,不管是俄陀聂、以笏、甚至巴拉,还有基甸,都提到是上帝兴起的。但是在这里提到耶弗他的时候,实际上是第一次民选和私欲相混合产生的这样一位领袖。当然,这样的领袖既然起来了,那耶和华的灵可不可以感动和使用它呢?是可以的。我们在前边11章29节也看到,耶和华的灵降在耶弗他的身上,所以他就有力量去行军打仗,也有很好的外交政治辞令来取得话语和军事上双重的胜利。那这一切都让我们看见耶弗他是一个非常有能力,同时也藉着神的灵能够打胜仗的人。
但是,我们不得不说,《圣经》的行文是要再进一步说以色列人士师的灵性水准是在不断降低的。他们尽管有能力,但不代表就是完全按照神的灵和神的话去行事。相反,他们越来越受到迦南地的文化、宗教以及人性私欲的浸染,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迦南地就有把儿女经火献为祭这样的一种非常可耻的偶像崇拜的习俗。这种习俗影响到耶弗他也并不奇怪,尽管耶弗他对于以色列的历史有着非常精深的把握。但是,我们说整个《士师记》已经在让我们看见,对真神的敬拜里边已经混合进了文化和宗教的偶像的元素了。而耶弗他在这个方面就是非常典型的这样的一个例子。所以这也正是这一段行文的整个走势所暗示给我们的,也就是以色列人他们越来越利用这样的一种迦南地的偶像崇拜的方式来去跟真神活神打交道。
而且在这里,我们看《圣经》更大更广的上下文就会更清晰了。因为有解经家真知灼见地提出来说,《士师记》11章耶弗他献女儿这事,跟《创世记》22章亚伯拉罕献以撒这件事在呼应上、行文上有着非常深的联系。我看到这样的解释确实非常佩服。因为我们看见《圣经》都是反复在强调是独生的,而且也都谈到要把这个儿女显为燔祭。
但我们说耶弗他献女儿为燔祭的事,其实就是献独生的孩子为燔祭这样的事,跟《创世记》22章比,非常明显地缺了一个最重要的元素:缺少耶和华明确的话语。耶弗他是以自己的鲁莽、错误、胆怯的许愿,替代了亚伯拉罕明确听到的神的话。
神吩咐亚伯拉罕去做的时候,亚伯拉罕照着做,就在耶和华的山上经历了预备,耶和华神是一直有预备、有替赎的神。而在耶弗他的事件中,我们看到他是以自己鲁莽错误的许愿替代了上帝明确的吩咐。到最终我们就看到,顺着情欲撒种收到了败坏的可怕后果的惩罚。这也正让我们看到反向对照所带来的深刻启发。
当然,再深一层来看,还会看到在这个鲁莽的献祭的行为背后,耶弗他其实根本不理解以色列神的宣告。神说所有的长子或者头生的都是属他的,但是神让以色列人替他们或者也可以用头生的其他牲畜来代替。当然头生的牲畜本来就属神,那这个时候也可以用其他的牲畜,当然是洁净的来代替。上帝是一直有这样的吩咐的。
我们想耶弗他跟他的女儿也应该知道上帝这样的吩咐,那为什么他还坚持这样做呢?我觉得关键点在于他女儿是知道这一个重要的含义的。因为她说“你既向耶和华开口,就当照你口中所说的向我行,因耶和华已经在仇敌亚扪人身上为你报仇。”也就是从他女儿的话,我们就看见她深明大义。她知道说这一场伟大的战争,这一场得胜的胜仗是需要付代价的,也是需要有牺牲的。既然她的爸爸已经宣告了她的生命的主权要作为牺牲献上,那她自己就情愿来作这样的替赎者,作这样的一场牺牲来献上。所以,从女儿的回答中,我们看到她知道牺牲的观念,也知道自己在上帝面前来献身的观念,也愿意有这样的献身。
当然,这样错误的誓言是可以给废掉的,错误的许愿也是可以给废掉的。但是耶弗他看自己成了类似于像王一样,类似于像最高领导一样,已经没有什么人间的权柄能够管住他。而这样的权柄,毕竟也使他具有了属灵的号召力,而他的女儿是不愿意拆解这样的属灵号召力的。因此,她觉得在这一场胜仗中,她是可以为了神所赋予她爸爸的属灵号召力而做出伟大牺牲的。
而在这里耐人寻味的就是她对耶弗他说有一件事,“有一件事求你允准:容我去两个月,与同伴在山上,好哀哭我终为处女。”这是不是因为她为着自己没有能够出嫁、没有能够成为人妻而特别的哀哭呢?在这里,我听到一个牧者的讲道,我觉得非常有道理。他说对以色列的女子来说,她们都非常渴望能够生出“女人的后裔”,也非常渴望参与到这样伟大的属灵建造的事业中。而现在她的爸爸剥夺了她这样一个美好的伟大的属灵远向,因此她是为这个来哭。也让我们看到,在将来我们的主是愿意自己牺牲,然后把教会赎出来,而教会在他里面能够孕育和生产救恩,也能够来为了主而有丰盛的结果。因此,新约就弥补了在旧约中这样一种可怕的失误和遗憾。
不管怎么样,这个耶弗他咎由自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无论如何,我们看到,在这个有瑕疵的士师身上,这瑕疵伴随着他的事工会越来越使他显得愚蠢,甚至使他从这些愚蠢和缝隙中掉入深渊之中。在12章就更进一步有这样的走向了。所以透过这样的讲解,让我们知道我们的神是又大又可畏的神,我们也更要来在神面前向他有真实无畏的敬畏,并与他同行。愿神赐福恩待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