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经文
【1 弟兄们,若有人偶然被过犯所胜,你们属灵的人就当用温柔的心把他挽回过来,又当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诱。2 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3 人若无有,自己还以为有,就是自欺了。4 各人应当察验自己的行为。这样,他所夸的就专在自己,不在别人了,5 因为各人必担当自己的担子。6 在道理上受教的,当把一切需用的供给施教的人。7 不要自欺, 神是轻慢不得的。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8 顺着情欲撒种的,必从情欲收败坏;顺着圣灵撒种的,必从圣灵收永生。9 我们行善,不可丧志,若不灰心,到了时候就要收成。10 所以,有了机会,就当向众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当这样。 「和合本」加6:1-10】
各位听友、弟兄姊妹,早安!今天我们一起读《加拉太书》6章1-10节。
保罗在前文概括地讲基督徒如何在圣灵里相爱,接下来他就举了一些例子,就显得比较接地气。在6章的1-10节中保罗就提到,有人偶然为过犯所胜,属灵的人,就是属圣灵的人,应当以温柔的心把他挽回过来,也要自己小心,恐怕被引诱。
奥古斯丁讲:“这世界没有一样罪是别人犯过我却不会犯的。”一位教父在听了一位弟兄犯奸淫罪的忏悔之后,说:“他昨天犯的罪,我今天也可能犯。”
也就是我们在面对别人的过犯时也要想到,我们也可能会犯,只不过很多时候没有犯罪的那些环境和条件罢了。我们要带着这样的心去温柔地挽回我们的弟兄姊妹。加尔文甚至认为这是基督徒最重要的责任,因为藉着我们的温柔和挽回,就能使人真正的享受救恩。哪有比这更重要的事呢?
而且在这里保罗说:“又当自己小心。”就是每一个个人都有责任去不论断人,尽力去挽回人。也就是保罗认定这是基督给教会中每一个肢体的责任,只是让我们不要被同样的罪引诱。当然,在这里是偶然被过犯所胜,与恒常的不悔改的罪要有所区分,但不少时候我们常常太快对人有弃绝的心,而缺少挽回的心,这是我们要反省的。
在一个教会中有一个牧师跟一批长执来讨论一个犯罪的弟兄,大家都在指责,但唯独一个弟兄说:“他这种犯罪的状况,其实轮到我也有可能会犯。”于是牧师说:“那就请你跟我一起去,先跟他谈一谈。”
的确,我们是应该先要有这种心,然后再尽力去靠着主的恩典去挽回,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基督的律法是什么呢?就是主耶稣吩咐我们:要彼此相爱。这正是我们在世上、在教会中要竭力去践行的。
“人若无有,自己还以为有,就是自欺了。各人应当察验自己的行为,这样他所夸的就专在自己,不在别人了。”保罗的意思是不要跟别人比较,也不要洋洋得意,以为自己不会犯罪。这样就除去自傲,能谦卑地与人交往,并能够专注于在神面前自己的爱的职责,和从神来的呼召,因为各人必担当自己的担子。
6章5节的“担子”和6章2节的“重担”在希腊文中是不同的词。6章2节的“重担”应该是:大家要去担当别人被罪诱惑、容易犯罪的重担,也就是为人代祷,也用温柔的心去挽回,在必要的时候凭爱心说诚实话,去尽力责备,从而把人挽回;而6章5节的“担子”是指:每个人都有个人的呼召、个人的责任,要向神负责。
接下去6到10节,不管是马丁•路德还是加尔文,都认为这是在讲:教会供养传道的工人和治理的工人的事情。不管是马丁•路德还是加尔文,也都提到说天主教的腐败,就是常常挥霍了教会的钱财。但是这样的挥霍不代表新约教会不重视这件事,路德甚至直言不讳地说:“提到这个话题常让人尴尬。但是,保罗反复多次地谈,实在是为了教会的益处。而我们也应该多次反复地谈,好让神的家能够按照神的心意去行。“
加尔文说:“当教会中的工人被忽视了,这等忘恩负义何其无耻!”这是加尔文的原话:“他们供给人灵魂的需要,却有人榨取他们的供养!这是何等的无耻!人们从他们得到属天的益处,却吝啬提供属地的需求。但这世界就是如此,向撒但的仆役倾嚢相授,却对敬虔的牧者吝啬最基本的饮食。尽管神仆不该喋喋不休地抱怨,固执地争取权利。但保罗却受感,劝勉加拉太人,呼吁他们去供给施教的人,而他本人更是预备好为此去行,因为他并不为一己私利,反而着眼于整个教会的益处。他看到传道人被忽视,乃是因这道遭人轻视。因为若非如此,传道人总会被人尊敬善待。榨取牧者的供奉也是撒但的诡计,如此教会就会丧失这些牧者。所以保罗写信劝诫人们留意供养那忠心良善的牧者,乃是基于对福音的维护。”
当然,在这里说“在道理上受教”,也是给传道人的提醒,就是:你所讲的是真理吗?你所讲的是基督的真道吗?否则人就可能像教皇体制下寄生的那些吃白食的、好斗的兽类,他们与基督的道理毫无关联。
在这里也是“一切需用的。”保罗并非提倡让他们无限度地享用世俗之物,也不是让他们在丰富的物质中狂欢作乐,而只是说,一切生活所必需的东西,都不可拒给他们。对传道人而言,供其所需就当知足,应当避免奢侈过盛之嫌。当传道人真正有所需求,众信徒都当尽其所能,乐意献出产业给那些敬虔的牧者。
他们要用什么来回报那无价之宝一一藉着传道人赋予他们的永生呢?在这个方面,“神是轻慢不得的”,这节经文是指向供养传道人这方面。
满足人身体的需要不是孤立的问题,它牵扯到我们对基督和福音的尊敬程度。这经文证明:对那些忠心牧者的轻慢并非现今独有,但今人邪恶的嘲讽行为必要受惩罚。所以“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也是指着供养这方面来说的。
加尔文说:“拦阻我们慷慨好施的原因大概在于,当我们将某物给与他人,会给自己带来损失,另外这也在于我们对未来的惶恐。”保罗以播种打比方回应这样的观点,他告诉我们,这一撒种的比喻恰当地表明了施恩的行为。
《哥林多后书》使用了同样比喻,我们要将这真理铭记于心,在奉献的时候充满喜乐,为了将来的收获,我们何等甘心乐意为邻舍费财费力。对农夫来说,没有什么比撒种更令他们愉悦,他们因着必朽坏的收获,尚且可以耐心等待九个月,而对神圣永生的盼望竟不能感动他们的心?
所以在整体论述之后,保罗说:“顺着情欲撒种的,必从情欲收败坏。”顺着情欲撒种,乃是对属世的渴望,丝毫不考虑神的事。“顺着圣灵撒种的,必从圣灵收永生。”加尔文说:“我的理解,乃是指属灵的生命。”这乃是说那些受引导,思想属天之事过于属世之事的人,他们因着渴望得到天国,其生活就以此受到约束,因着他们属灵的事工,他们必得天国不朽的基业。而之所以被称为属灵的事工,乃是由其最终目的决定,尽管在某些方面,他们只是外在的,且在一定程度上似乎牵扯到物质的事,就如供养牧者。
通常情况下,如果天主教徒希望以这节经文作为以行为称义的根据,我们可以轻易地揭露他们的错谬。因为永生是一种奖赏,这不能以此作为人得救的凭据。并不是人靠着好行为赚得了神的恩典,乃是神以慈爱让人显出了好的行为。因为这行为本身也是由神的恩典而来,是圣灵的感动而行,而且这一切都是出于神自己的大大的怜悯,所以这奖赏也本于神的承诺,并非因为人守全了律法。所以最终,人还是不配得。
所以,“我们行善,不可丧志。”这行善,并不仅仅意味着尽我们的责任,也要把我们的乐善好施体现在很多别的方面。也要有公义、慈悲的心。“若不灰心,到了时候就要收成。”不灰心就是忍耐到底,就必收获神所应许的果子。人不能像懒惰的农夫,耕种过后,听之任之,不防备雀鸟的啄食和烈日严寒的摧残。所以应该忍耐,多多浇灌,并大家分享,到了时候就会有收成。
而且,人在行善的时候,应该向众人行善,但是更应当向主内的信徒行善。在这里,不管是马丁•路德还是加尔文,在解读这一段的时候都是围绕这一点来讲。
我们也看到,教会里边奉献的钱财,应该首先着眼于教会工人的敬奉,然后是信徒的需要,其次再是外人的需要。至少按着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解经,它是有这样的原则和顺序。
但是今天教会的财产使用,奉献和乐捐的使用,不少教会正好反了。他们常常用是教产第一,其次是宣教。有的教会,不分青红皂白,必须是百分之二十五用于宣教,其次百分之二十五用于教会外边的社会公义。大部分用于教产,其次用于宣教,再其次用于社会供应,那么在工人的敬奉和信徒内部的怜悯关怀就微乎其微了。而中国家庭教会向来强调,传道人要过信心生活。对于周围的弟兄姊妹也常常是不闻不问。
这一切都是不合乎《加拉太书》6章1到10节的总原则。愿主藉着加尔文、马丁•路德的解经让我们有所反省,也能够为着整个中国家庭教会献上我们的祷告。
我们一起祷告:“天父,谢谢你藉着这段经文来提醒我们:我们的财宝在哪心就在那。我们愿意回到你自己属灵的原则和次序,按照你的吩咐在教会中积极的分配,并按照你的心意使用各样的物质和金钱。也求你感动众弟兄姊妹,让他们把金钱存于天国银行,也能够在弟兄姊妹中切实地彼此相爱,并以温柔的心挽回偶尔为过犯所胜的肢体。愿你动工、带领。以上祷告奉耶稣基督的圣名。阿们!”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