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经文
【21 你们这愿意在律法以下的人,请告诉我,你们岂没有听见律法吗?22 因为律法上记着,亚伯拉罕有两个儿子,一个是使女生的,一个是自主之妇人生的。23 然而那使女所生的,是按着血气生的;那自主之妇人所生的,是凭着应许生的。24 这都是比方,那两个妇人就是两约。一约是出于西奈山,生子为奴,乃是夏甲。25 这夏甲二字是指着阿拉伯的西奈山,与现在的耶路撒冷同类,因耶路撒冷和她的儿女都是为奴的。26 但那在上的耶路撒冷是自主的,她是我们的母。27 因为经上记着:“不怀孕、不生养的,你要欢乐。未曾经过产难的,你要高声欢呼,因为没有丈夫的,比有丈夫的儿女更多。”28 弟兄们,我们是凭着应许作儿女,如同以撒一样。29 当时,那按着血气生的,逼迫了那按着圣灵生的,现在也是这样。30 然而经上是怎么说的呢?是说:“把使女和她儿子赶出去,因为使女的儿子不可与自主妇人的儿子一同承受产业。”31 弟兄们,这样看来,我们不是使女的儿女,乃是自主妇人的儿女了。「和合本」加4:21-31】
弟兄姊妹,各位听友,早安!今天我们继续灵修《加拉太书》4章,这次是21-31节。
特别感恩,我们的“圣道在我心”目前已经有一年半时间,我自己也得到特别多回应,看到那么多弟兄姊妹认真地去听、去传,并且给我热烈反馈。尤其不少很认真的询问乃至是质疑和批评,都使我受益匪浅,在此也特别在主里谢谢诸位!也求神继续使用这微薄的五饼二鱼,让我们回到神的话,在各样环境中都让我们知道只有神的道在圣灵的动工之下是我们复兴的源泉。而教会的常态应该是复兴的,不应该是冷淡的和维持的乃至退后的。也但愿我们都能在主里借着他的话而得刚强。
今天这段是《加拉太书》里面最难的一段,也是特别能造就人的一段,求神带领,使我能够靠着主的恩典把它解读好。
保罗在这么短的一段中,用了八个强烈的对比,这八个对比是讲到使女和自主之妇人的对比;还有以实玛利和以撒的对比;第三个是按着血气和凭着应许的对比;第四个是夏甲和撒拉的对比;第五个是为奴和自主对比;第六个是现代的耶路撒冷以及西奈山与在上的耶路撒冷对比;第七个是有丈夫的、怀孕的、有生养的和没有丈夫的、未怀孕的、不生养的对比;第八个是逼迫人的和受逼迫的对比。
这八大对比主要是使用了《创世记》中的亚伯拉罕生以实玛利和以撒的故事来说这件事。保罗的用意还是比较简单,保罗说你们是以撒,是按着自主之妇人生的,是按着应许生的,为什么还要退回去做以实玛利呢?保罗的意思是,基督教是大学,律法主义者所传讲的那些律法的规条是小学,你已经进入到大学了,为什么还要退回去做小学生?
有一位我的亲人曾经问过我,说基督教与佛教有什么不同?我说佛教是小学,基督教是大学。用这种简单对比来告诉他,说清楚它们之间是有着特别的阶段的不同。当然,我们也绝对承认基督教和佛教是有本质不同,因为一个是神的启示,一个是人的发明。但是在保罗这样的论证中,他对律法主义是非常不客气的,从性质上完全批驳。但他为了在一个整全的架构中把加拉太人现在的属灵位置说清楚,就必须得用一个整全的大视野来讲这一点,也就是你必须清楚你现在迷失的位置到底在哪里?如果你传讲的世界和教义跟对方就一丁点关联都没有,一丁点联系都没有,那么你们之间就没有办法来进行对话。
所以,我们必须得有一种属灵的眼光,让人知道他迷失在哪里。一个人很可怕的就是他茫然不自知,他自己已经迷路了,必须得用强光把《圣经》这一属灵地图打开,让他知道他现在迷失在哪里,把迷路的所在讲清楚,从而让他回到正确的路径。
保罗说这是采用一种寓意的说法,这种寓意的说法绝对不是说旧约是不可靠的,也不只是打比方。解经家一般强调保罗在这里是指出了旧约历史所蕴含的深层意义,也就是上帝在安排一系列事件的时候,其实就借着各种事儿,也借着总体的历史,来让人看到他有深层指向。这一些事件对当时的人来说,他也许不能完全清楚明白,但是借着新约的光照,我们就能回到那个事件的神学意义,和它的属灵意思。这一点在解经上,我们一般叫“更圆满的意思”,也就是我们就明白了在旧约中这些事件背后其实是有更圆满的指向。
保罗在这里各样的比较,我们应该能理解当时的背景。也就是亚伯拉罕和撒拉等上帝赐给他们后代,等了好久都已经看不到希望了。这个时候,撒拉就提议说上帝的意思是不是让我们用我们的办法,然后让你从夏甲得一个后裔?因为撒拉早就不能生育了,所以这样的一个建议代表了什么?人本!代表了人的想法,代表了人的逻辑,代表了依靠人的努力,结果这样人为的努力到最后就导致凭着血气生了以实玛利。
而以实玛利生出来后就嘲讽以撒,以致于保罗就透过这个事件来讲神本和人本之间尖锐的对照。也就是以实玛利是凭着肉体和血气生的,因为亚伯拉罕已经是在应许中爱撒拉,他们夫妻成为一体。而现在他不过是借用夏甲的肉体,只是来利用她,想从她得一个后代,他们之间并没有应许,没有爱,没有神的祝福在里边。
这是一种人本的、人为的努力,所以保罗就用这个来指向律法主义。也就是律法主义是人靠着自己的努力来得救,这样一种错误的努力,跟“因信称义”是尖锐对照的。因为人绝对没有办法在全然败坏中靠自己的行为得救。上帝是借着应许,是借着耶稣基督让人因信称义,那么这之间的对比就非常强烈。因此加拉太人是凭着应许成了应许之子,借着耶稣基督他们已经有了属灵的产业,那何必还要退回到律法主义的空子之下再去当奴隶呢?保罗这样的对比是非常清楚,也是非常的意味深长,我们也应该非常清楚与明白。
不过在这八大对比中,保罗引用了以赛亚书来提到不怀孕不生养的要欢乐,未曾经过产难的要高声欢呼,没有丈夫的比有丈夫的儿女更多。在这里我们就比较难以理解,为什么撒拉成了没有丈夫的、不怀孕、不生养的呢?
马丁•路德解释得非常清楚,他说律法作为那能怀孕妇人的丈夫,生养了许多的儿女,因为历时历代的人,都认为只要自己服从律法,在外表上能够遵守它的规条,就是义的了,就被称义了。虽然律法有许多儿女,但他们不是自由的,而是奴隶。作为奴仆,他们不能在家中产业有份,却被从家中赶出去,就像以实玛利从亚伯拉罕家中被赶出去一样。
但另一方面,撒拉她是自由的教会,是新约的教会,她看起来不能怀孕,教会所传讲的十字架的福音并不像律法那样对很多人有吸引力,所以它不能找到很多跟随者。教会看起来并不兴旺,而不信者也总在预告教会的消亡。犹太人相当认定教会不会存在太久,他们对保罗说:“因为这教门,我们晓得是到处被毁谤的”。不论教会看起来是何等不生养、遭遗弃,是何等软弱和荒凉,但是在上帝面前,唯有她是结果子的。
借着福音,教会生了无数的儿女,他们是自由的永生的后裔。所以律法那原来的丈夫实际上已经死掉了,而人们却汗流浃背生养了许多子女,但实际上都是死神的,生来就要像以实玛利一样被赶出家门,永远沉沦。所以一切竭力靠律法称义的,到最终都被诅咒,但是那一切来靠着福音称义的,表面上看是没有生养,什么都没做,但是不怀孕不生养的却要欢乐,因为基督来的义胜过律法而得的义。
借着马丁•路德这样精彩的解释,我们就更加明白了,就是信徒在新约教会,在天上的耶路撒冷,他们真的是天地相连,借着基督就有了这样自由儿女的身份。他们在世上必然会怎样?承受逼迫。所以不管马丁•路德还是加尔文都强调,真正地持守福音,就会像保罗一样来受到律法主义的逼迫,那么这种逼迫既是有外在的逼迫,也常会有我们自己人本的冲动,也会有我们以文化、宗教上对信心的逼迫。
比如说现在是毕业的季节,不少弟兄姊妹毕业了,该到哪里去呢?这时候文化就会来逼迫我们的信心,有的弟兄姊妹刚刚信主,很是需要在教会中来稳定地长进,但是他就想他应该尽孝,所以应该回到自己老家所在的城市或者是所在的地方。这样就使得他到了原来老家所在的地方,就没有办法来聚会了。这样实际上就是以文化来逼迫了信心。还有就是有的人他也会有一种良心的敏感,他也会常常逼迫信心。
我至今还记得自己刚信主的时候,因为想到自己过去大学谈恋爱非常对不起前女友,因为当时曾经许诺要娶她,但是自己也知道并不爱她。后来就离开她,使她非常伤心。自己信主之后非常想弥补这样的错误,因此当时还写信,说你给我机会使我爱上你,为了赎罪我可以先娶你,可以用婚姻一辈子来赎罪。
这是一种很典型的利用婚姻、利用良心来压迫信心这样的一个例子,这样的例子其实是有很多的问题。后来自己在难以抉择的时候就是读了这一段经文,也读了郭善熙牧师《恩典的福音》的讲解。他里面就提到说亚伯拉罕尽管很痛苦难过,但是一定要赶出以实玛利,因为以实玛利象征着凭着血气生的,不能让凭着血气生的压迫凭着应许生的。所以每一个基督徒的良心在真理里就是自由的。
当然,这种自由是否就意味着我们无法无天?没有,我们就在第5-6章看到因信称义巨大的伦理和生活的意义。所以借着那一件事,上帝释放了我,也使我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正确解释《圣经》,让人在基督里得真自由,从而能够不再被文化、被宗教、被良心那种律法主义的冲动所捆绑,乃是真实地靠着主自由的真理和自由的福音,从而能够起来真正为主而活。但愿我们都能因着真理得自由与喜乐。
我们一起祷告:“天父,谢谢你如此恩待,使我们借着你的道得自由,也求你使这自由与喜乐临到每一位,也求你使我们都正确地明白你的道,并能够真实得着你自己的喂养与浇灌。愿你动工赐福带领,以上祷告奉耶稣基督的圣名。阿们!”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