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经文
【11 后来矶法到了安提阿,因他有可责之处,我就当面抵挡他。12 从雅各那里来的人未到以先,他和外邦人一同吃饭;及至他们来到,他因怕奉割礼的人,就退去与外邦人隔开了。13 其余的犹太人也都随着他装假,甚至连巴拿巴也随伙装假。14 但我一看见他们行得不正,与福音的真理不合,就在众人面前对矶法说:“你既是犹太人,若随外邦人行事,不随犹太人行事,怎么还勉强外邦人随犹太人呢?”15 我们这生来的犹太人,不是外邦的罪人,16 既知道人称义不是因行律法,乃是因信耶稣基督,连我们也信了基督耶稣,使我们因信基督称义,不因行律法称义,因为凡有血气的,没有一人因行律法称义。「和合本」加2:11-16】
弟兄姊妹、各位听友,早安!今天我们灵修《加拉太书》2章11-16节。在这一部分的《圣经》中,保罗就继续来谈到福音真理的可贵。他透过与彼得一次争执的事件来谈这一点,也维护因信称义的真理。
我们知道保罗的思路,他前面先是从福音的来源来为福音真理和因信称义辩护。也就是保罗所领受的是直接从神来的,他不需要加上人的权威的认可。但是为了教会的合一,第二点保罗就提到了他去耶路撒冷跟使徒们相交,也得到了使徒们的认可。并承认保罗是外邦人的使徒,而彼得特别有负担的是在犹太人中来传讲福音的真理。
接下来,保罗就特别借着与彼得的一次争执这样的事件来继续维护因信称义的福音真理。表面看这只是一次吃饭事件而已,但是保罗却能够看到这绝对不只是吃饭事件。其实,我们中国人也知道吃饭也不只是吃饭,背后有更深的含义。而对于犹太人吃饭是更重要的,因为关乎到律法的问题,犹太人一般是不会跟没有律法、没有摩西律法的外邦人一起吃饭的。所以,在这里我们就看见这背后就关系到犹太人跟外邦人的关系问题,更关系到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关系问题,也关系到律法与福音的关系问题。
这三大问题,透过一个小小的吃饭事件汇聚在一起,这实在是生死攸关的一刻。而历史凸显了真理的价值与上帝护理的导向。借着人的回应与积极的抗争,我们就看见上帝使用了保罗的抗争和对彼得公开的指责,就让我们看到了上帝对福音真理的传讲过程。
有时候我们常说只有异端有历史,而福音和真理没有历史。这话的意思是说福音和真理都是回到万古常新、永不改变的上帝那边,所以无非就是不断回到原点而已。而异端却不断有人为的解释,所以有很多的历史发展。从性质上来说,这样的说法有道理,但我们也要知道,真理之所以能传到我们这里,不是凭空从天上掉下来的。我们今天已经没有保罗那样的使徒了,上帝是借着一代又一代真理的传讲者来到我们具体的历史的时空中来给我们传讲福音的真理。所以从福音的传承来说,我们也知道真理传递到我们这里也是有历史的。假如在历史中没有多少个保罗这样的坚持和抗争,也许真理早就被异端给歪曲了。
但反过来我们也不得不惊叹,在历史和现实中上帝使用了异端,反而造就了真理!正因为有各种各样的异端使真理的领受者和传承人不断回到神、回到《圣经》,回到上帝的话语来思考和默想真理。从而能够把真理的教义清楚解释和传讲出来,并形成了我们教会历史上那么多重要的信条、信经和各个阶段的教义神学。
在这样一个对真理的敏感度面前,我们看到彼得惨遭失败。当然,一方面保罗是外邦的使徒,他在阿拉伯沙漠三年,在西奈山三年,清清楚楚来回到了上帝的启示,回到了神的话语。也构建了他的宣教神学,他知道什么是福音,什么是文化,什么是传承,也知道从旧约到新约有什么样的跳跃和连续。因此他知道如何把握一个度,在向什么人做什么人的同时又维护福音的真理。
但是彼得在这个方面显然就缺少宣教神学方面的装备,因此他到安提阿之后就犯了非常严重的错误。这样的错误是什么样的错误呢?就是彼得到了宣教的大本营一一安提阿教会之后,就跟安提阿教会的人一起来吃饭。我们知道安提阿教会是一个外邦教会,绝大多数是外邦的基督徒。在这样一个外邦的教会中,彼得也非常高兴,大家也非常高兴。这一高兴,彼得就忘了遵守犹太人的洁净条例一一本来他们不允许跟外邦人同桌吃饭,但这一刻他就真入乡随俗了,跟大家吃喝,非常开心。马丁•路德在解释的时候,还说彼得这个时候开始吃肉了,要为他欢呼喝彩。当然,这是马丁•路德的说法,但不管怎么样大家都很开心,都很喜乐,这应该可以想见吧。
结果,没想到从雅各那里来了人。从雅各那里来的人是一批持守犹太律法的律法主义者。他们就很强硬强调不行割礼不能得救,所以一个人必须还得遵守摩西的律法才能称为基督徒。他们表面上并没有否认耶稣的宝血和耶稣作救主,但他们试图在福音真理上掺杂和加上人的功劳,加上割礼和遗传,这是这一批人所强调的。
当这一批人非常强势地来到安提阿教会时,彼得一下子心慌了,他害怕这批奉割礼的人,就立马站起来,跟外邦人隔开了,不跟他们同桌吃饭。彼得这一站起来不得了啊,其余的跟着彼得一起来的犹太人也都纷纷离席,跟着彼得一起离开了。而在这个时候,甚至连巴拿巴也随伙装假。我们知道巴拿巴本来一直跟保罗同工,他们在安提阿教会已经好多年了,但是一看到彼得这么做,大家都跟着这么做。
所以,保罗就指责彼得犯了三个严重的错误:一个就是装假、伪善一一你本来跟大家吃的好好的,一看从雅各来的奉割礼派的到了,就赶紧站起来,要显得自己多么圣洁;第二,保罗认为他行的不正,就是不正确,因为这严重伤害了安提阿的外邦信徒,使他们就成了次等的、低人一等的基督徒;第三,保罗认为他们与福音真理不和,也就是他们向这一批行割礼派的妥协。我们且不管彼得当时心里怎么想,但他客观上就引进了行割礼才能得救这样的异端,所以这是对福音真理的严重伤害,因此保罗就当面批评彼得。
加尔文在解释的时候,强调说保罗在这里使用了使徒的权柄,因为他是主耶稣特别授权的使徒。他运用这样的权柄来公开指责彼得,也表明彼得在福音真理上妥协,也没有忠于主耶稣所托。在这个时候,保罗就成了上帝所特别使用的忠于所托的使徒。他运用这样的使徒权柄来公开批评彼得,说:“你既是犹太人,若随外邦人行事,不随犹太人行事,怎么还勉强外邦人随犹太人呢?”
公开的错误需要公开的抵挡。在这里保罗既运用了使徒的权柄,又按照基督教的原则。罪,如果影响了很多人,影响的范围比较广的话,就要来特别公开面对,指责,免得酵不断传染。
保罗讲这话是什么意思呢?保罗对彼得说:“你既是犹太人,若随外邦人行事,不随犹太人行事,怎么还勉强外邦人随犹太人呢?”意思就是你作为犹太人,刚才你都一下子忘了犹太的洁净条例,你自己都遵守不了,一高兴就跟外邦人一起吃喝了,你自己都守不了犹太的律法,干嘛还要让外邦人守呢?这是第一层意思。
另一层的意思就是:你彼得跟外邦人在一起,也愿意随着外邦人的风俗和律法,也就是外邦人也有外邦人的风俗,也有一种文化氛围,你彼得在这里愿意要遵守的时候,结果一有了压力,你马上就守不了。你既守不了犹太的律法,又守不了外邦的风俗和行事的原则,为什么还要外邦的基督徒必须受割礼?
当然,彼得不会这么宣讲,因为上帝也使用他去给哥尼流传福音,上帝也教导他,凡是洁净的,你不能看为不洁净。彼得在头脑中在神学上其实应该清楚的,但问题就是在具体处境中,面对比较复杂的局面时,他一下子就暴露了原来的嘴脸,以致于他的行为本身显明了彷佛是这样。
保罗当然不干了,他必须公开来这样抵挡,以此来持守福音的真理。他就说:“我们这生下来的犹太人,不是外邦的罪人,既知道人称义不是因行律法,乃是因信耶稣基督,连我们也信了耶稣基督,使我们因信基督称义,不因行律法称义,因为凡有血气的没有一个因行律法称义。”保罗的意思就是连犹太人都不是靠割礼得救的,我们也都是靠信基督称义的,因此,我们怎么能够去要求外邦人要靠遵行犹太的律法得救呢?我们这不是有双重标准吗?
所以在基督面前,不管犹太人,外邦人不都是罪人吗?没有谁能靠着这律法得救的。保罗就让人不断回到了律法的不完全和福音真理的绝对性,在救恩上毫无妥协。
到底是靠行为称义还是靠信耶稣基督称义?这就是一个根本问题之所在,而保罗斩钉截铁让人回到上帝的心意之中。这给我们还是很大启发,因为今天我们也常常回到仪式主义,回到律法主义,当然另一个危机也容易回到反律主义。
不管是哪种情况,我们也知道福音放到一个器皿中,并不是这个器皿让我们得救,乃是福音本身让我们得救。比如说我们都受了洗礼、领圣餐,这些不能让我们得救,但是时间长了我们容易把希望寄托在仪式上和外在行为上,而忽略了单单信靠基督的拯救得救,我们在这一点绝不能妥协。
我们一起祷告:“天父,谢谢你指教我们,求你让我们不断回到唯独靠着基督得救。祷告奉耶稣基督的圣名。阿们!”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