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姐妹平安。我们今天一起来思想的经文是腓立比书4:10-13,10 我靠主大大地喜乐,因为你们思念我的心如今又发生;你们向来就思念我,只是没得机会。 11 我并不是因缺乏说这话,我无论在甚么景况都可以知足,这是我已经学会了。 12 我知道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丰富,或饱足、或饥饿、或有余、或缺乏,随事随在,我都得了秘诀。 13 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
腓立比教会曾经资助过保罗的宣教,以至于他对哥林多教会说,“我在你们那里缺乏的时候,并没有累着你们一个人,因我所缺乏的,那从马其顿来的弟兄们都补足了”(哥林多后书11:8)。但那已经是约五年前的事情了。当以巴弗提带着来自并不富裕的腓立比教会的馈赠来看望狱中保罗,想必他一定是喜出望外——并不是因为物质上的补给,而是“你们思念我的心如今又发生”。“发生”一词在旧约中用来形容“枯树发旺”(以西结书17:24)。保罗丝毫没有责怪读者们的意思,“你们向来就思念我,只是没得机会”意指结果子的时间终于来到了。
好似栽树之人,保罗并非为吃到所种之树的果子而快乐,乃是为树木结果所象征的成熟本身而欢喜。同时,保罗不否认他的“缺乏”,在原文含有“贫穷”的意思,但他没有因此而挂虑——“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因为我们没有带甚么到世上来,也不能带甚么去,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提摩太前书6:6-8)。只要人生存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衣食被满足,其它一切都是浮云。显然,他不是一开始就掌握了这个“秘诀”,是在一次次的“缺乏”中领悟的,在生活的艰难中学会的。
箴言书中有段祷文:“求你……使我也不贫穷也不富足,赐给我需用的饮食。恐怕我饱足不认你,说:‘耶和华是谁呢?’又恐怕我贫穷就偷窃,以致亵渎我神的名”(箴言书30:8-9)。保罗却拥有了一种能力不但可以在饥饿中抵抗偷窃的诱惑,还可以不在饱足中迷失方向。事实上,保罗在临终前并不富足,以至于在最后一封给提摩太的书信中说“我在特罗亚留于加布的那件外衣,你来的时候可以带来”;然而,他更为看重的是“那些书也要带来,更要紧的是那些皮卷”(提摩太后书4:13),因为神的话语是“那加给我力量的”,给予了他在各种境遇中处之泰然的自由。
我们来一起思想三个问题,
第一,回忆你第一次在物质上回馈父母的经历。以此思想为什么保罗看重的是腓立比教会的馈赠的行为,而非馈赠的本身?
第二,你认为一个人在学会“在甚么景况都可以知足”之前的状态是什么?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是什么?
第三,我们知道处“卑贱”、“饥饿”、“缺乏”需要力量,但为什么处“丰富”、“饱足”、“有余”也需要力量?二者有何不同?
我们来一起祷告:耶和华神啊,你是我们的牧者,我们必不至缺乏。主啊,但有时你也允许我们生命中经历高山和低谷、丰富与贫穷,乃是要我们如同保罗那样,懂得从你那里支取凡事都能做的力量,得着随事随在的秘诀。求你亲自教导我们,让我们也可以宣告说:我无论在甚么景况都可以知足,这是我已经学会了。阿们。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