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姐妹平安。我们今天一起来思想的经文是腓立比书3:7-11,7 只是我先前以为与我有益的,我现在因基督都当作有损的。 8 不但如此,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 9 并且得以在他里面,不是有自己因律法而得的义,乃是有信基督的义,就是因信神而来的义, 10 使我认识基督,晓得他复活的大能,并且晓得和他一同受苦,效法他的死, 11 或者我也得以从死里复活。
当讨论到损益的时候,保罗的措辞极为谨慎,他没有说“我现在因基督都当作[与我]有损的”。如果信徒在信仰的道路上在做出抉择时,还在纠结于是否“与我”损益,就需要重新回到信仰的起点了。保罗在大马士革的路上遇见主,听到声音说“我就是你所逼迫的拿撒勒人耶稣”(使徒行传22:8),极度追求律法、高度自以为义的他发现自己心中不但没有爱,更是成为那爱的本体之逼迫者;他虽然不是直接参与钉耶稣十字架,但逼迫连于元首基督的教会就是逼迫耶稣自己。
“有损的”一词曾用来描述保罗所乘的货船危及全员生命的“大遭破坏”(使徒行传27:10)。他在这里所说的“有损”同样是威胁教会这只方舟之存亡的破坏力量,让刚获新生的外邦信徒受迷惑,重回“与我有益”的死路。为了打消非犹太信徒们在其他任何事物上寻找安慰的企图,他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尺——只要没有使人里面如基督那样舍己之爱的生命成长,万事万物不过是弃之不及的粪土罢了,保罗不认为自己或信徒应该为丢弃它们而依依不舍。
“得以在他里面”直译为“我被发现在他里面”。当暂时失明的保罗来到大马士革的城中,信徒亚拿尼亚见他说“兄弟扫罗”。他发现被主接纳并非自己做对了什么,而是神的拣选之恩典;曾经在自义中作对的神已经将他赦免,唯需“求告他的名受洗,洗去你的罪”。那一刻,旧约圣经中一切关于神的“义”与“信”之间的关系豁然开朗,他的心中的眼睛忽然明亮了。
最后他以一个交错结构来说明什么是“使我认识基督”:
“认识基督”的过程是一个首先是在效法基督的死、同他受苦的过程,这个过程并不喜乐,甚至极为痛苦,无论是基督自己还是保罗,都深知如此。但这却也是一个因此让耶稣复活的客观事实成为保罗主观经历的过程,一个从“他”到“我”的过程,一个充满喜乐与盼望的过程,过程的终点一定是“晓得他复活的大能”。之所以是“或者”所蕴含的不确定,是在于“同他受苦”之仗还没有打完、“效法他的死”之路尚未跑尽,为后面“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 向着标竿直跑”做出了铺垫和预备。
我们来一起思想三个问题,
第一,重生后的保罗不再已经“与我”损益来判断。请举例分享,如何是以对基督的身体,即教会的“损益”来抉择某个或某种具体的行动。
第二,保罗“被发现在他里面”是因为他认罪、受洗前就已经被接纳。你是否可以分享一次在他人得罪你、向你道歉之前靠主接纳对方的经历?或者反之,你向某人承认错误之时,发现已经被饶恕的感动。
第三,从经文的交错结构看,信徒复活盼望之中首先要有“同主受苦”、“效法他的死”。这怎样帮助我们理解什么是“要靠主喜乐”?
我们来一起祷告:主耶稣,你如何在扫罗成为使徒保罗之前就已经接纳了他,也如何在我们的心回转归向你之前就拣选了我们。唯求你让我们也不抱着期待对待他人,因为唯有恩典与爱才能温暖人心、改变生命。在这个过程中,让我们更多地摸着你的心意,让我们单单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阿们。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