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姐妹平安。我们今天一起来思想的经文是腓立比书1:21-26, 21 因我活着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处。 22 但我在肉身活着,若成就我工夫的果子,我就不知道该挑选甚么。 23 我正在两难之间,情愿离世与基督同在,因为这是好得无比的。 24 然而,我在肉身活着,为你们更是要紧的。 25 我既然这样深信,就知道仍要住在世间,且与你们众人同住,使你们在所信的道上又长进、又喜乐。 26 叫你们在基督耶稣里的欢乐,因我再到你们那里去,就越发加增。
腓立比书1:21的直译就是:“活,基督;死,益处”。保罗是一个在信仰上纯粹得无所保留的人。曾经的他可以夸口说“就律法上的义说,我是无可指摘的”,他生命的全部就是妥拉,以至于为神大发热心地逼迫教会(腓立比书3:6)。直到在大马士革路上遇见那位“击伤”自己的基督,他生命的全部就是基督,无他。“基督”在希腊文的“Christos”与“益处”的“kerdos”发音相近。但不仅如此,他曾经都是为了自己的益处,现在“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腓立比书3:8)。因此,“益处”是不断丢弃那些看似有益、实为粪土的万事,以基督为道路的一生所抵达的“得着基督”终点。
在生死之间难道保罗有选择吗?保罗通过一个假设性的问题,给读者们带出来的一个观念是:不在于信徒是求生还是求死,而是在于为什么生,为何而死。或是为生活所累宁愿去死,还是为死亡所惧不如去生,这都不是基督的道路,也自然无法抵达“得着基督”的终点。保罗之所以选择生,是看到腓立比教会如同曾经的罗马教会一样,存在不合一的未完全。因此,他宁愿通过存留世间、与他们同住,以身作则地走“活着就是基督”的道路,在读者们当中结出“工夫的果子”—— 使他们“在所信的道上又长进、又喜乐”。
当保罗说他宁愿活,也不想死,是否会让人怀疑他是贪生怕死之辈?是以服侍教会为借口而求生?保罗与其他人不同的一点是他曾经“被提到第三层天上去”,他称之为“乐园”,且“听见隐秘的言语,是人不可说的”(哥林多后书12:2,4)。因此,他对死后的世界的认知不是出于信心,而是真实经历。当他说“与基督同在,这是好得无比的”,就一定是他真实的感受,且让他时时盼望离世的日子、道路的终点。在这样的两难之间选择“仍要住在世间”,在很大程度上就有了耶稣基督道成肉身、住在我们中间的意味,让“我活着就是基督”成为他生命的真实写照。
我们来一起思想三个问题,
第一,请举例说明保罗无论是在大马士革之前还是之后信仰上的完全投入、毫无保留。在今天的教会生活中,有保留和没有保留的状态是什么?
第二,被传统文化高度肯定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也是描述了一个没有保留的状态。这与保罗的投入从活着的过程和死亡的终点来看有何异同?
第三,保罗如此投入地服侍基督离不开他不止一次的神奇经历。你个人是否也有类似经历?但人是否必须要有这样的奇异经历才能完全投入信仰生活?
我们来一起祷告:主耶稣啊,你不仅是道路,你也是我们所追求、渴慕的终点——我们的好处不在你以外。我们求你让我们活在世间,心系永恒,常以天父的事为念,直到我们与你亲眼相见。 在我们生命的终点,也可以宣告说:我活着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处。阿们。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