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姐妹平安。我们今天一起来思想的经文是腓立比书1:12-14,12 弟兄们,我愿意你们知道,我所遭遇的事更是叫福音兴旺, 13 以致我受的捆锁,在御营全军和其余的人中,已经显明是为基督的缘故。 14 并且那在主里的弟兄,多半因我受的捆锁,就笃信不疑,越发放胆传神的道,无所惧怕。
“我所遭遇的事”在原文中的介词“kata”含有“敌对”的意思,因此和合本十分恰当地译为“遭遇”,即临到保罗身上的是在人看来的不幸之事。除了保罗在写信时为了上诉至凯撒、为福音被囚之外,他曾在几年前,对哥林多教会细数自己的“遭遇”:多受劳苦,多下监牢;受鞭打是过重的,冒死是屡次有的。被犹太人鞭打五次,每次四十,减去一下;被棍打了三次,被石头打了一次;遇着船坏三次,一昼一夜在深海里。又屡次行远路,遭江河的危险、盗贼的危险、同族的危险、外邦人的危险、城里的危险、旷野的危险、海中的危险、假弟兄的危险。受劳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饥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体。……”(哥林多后书11:23-27)。他早已明白了何为“软弱之道”——正如主耶稣如何受难开启救赎,他遭遇患难也怎样兴旺福音。
罗马禁卫军杀死罗马暴君卡利古拉后拥立他的叔叔克劳狄为皇帝
“御营全军”即罗马禁卫军,专责保护皇帝及其皇室成员。当皇帝卡利古拉在公元41年被弑杀后,禁卫军开始长期掌控罗马皇帝的废立权。到保罗被囚的尼禄执政时,禁卫军人数已经多达12营的12000人。难道保罗“为基督的缘故”被囚一事真的传遍了“御营全军”?首先,使徒行传18:2说“因为克劳狄命犹太人都离开罗马”,指的是公元49年在罗马的犹太人因为Chrestus产生了混乱,所有犹太人被逐出罗马。如果拉丁文的Chrestus即很多学者认为的基督,则“御营全军”不可能不知道这个“传奇”人物。其次,这位要上诉凯撒的犹太人着实不一般:在来到罗马的路上整船人几乎丧命,因这一人得了保全;而且在马耳他岛上,不但毒蛇伤不了他,他还医治了全岛的病人,甚至当地的土人说“他是个神”(参见使徒行传27-28章)。
保罗没有说“御营全军”之外的“其余的人”是谁,但至少包括在最后问安中的“在凯撒家里的人”(腓立比书4:22)。在数年前保罗写罗马书的时候,在罗马的信徒中就已经有了亚利多布家、拿其数家(罗马书16:10-11)等皇室或皇帝身边的人员。在保罗受禁罗马之时,他“在自己所租的房子里住了足足两年。凡来见他的人,他全都接待,放胆传讲神国的道,将主耶稣基督的事教导人,并没有人禁止”(使徒行传28:30-31)。当那些围绕在权力核心周围的信徒被狱中保罗的“放胆”鼓舞,也同样“越发放胆传神的道,无所惧怕”。若不是基督徒因此在那时已经产生了足够大的影响力,尼禄也不会将他们作为公元64年的罗马大火的替罪羊,并开始系统性的逼迫。
我们来一起思想三个问题,
第一,一个世俗眼中的“成功人士”的信徒和遭遇患难的信徒传福音、为主见证时,可能有何不同?为何保罗一样的后者所经历的“更是叫福音兴旺”?
第二,如果保罗在情绪中与负责执法的禁卫军对立,是否会影响他的被囚“显明是为基督的缘故”?这个结论如何运用在今天你的生活中?
第三,为什么传讲福音需要“放胆”?你是否有“放胆传神的道,无所惧怕”的经历?或可能的“惧怕”是什么?
我们来一起祷告:主耶稣,保罗说“我若必须自夸,就夸那关乎我软弱的事便了”,因为“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唯愿我们所遭遇的事不是让我们信心软弱,反而成为你能力覆庇、你荣耀彰显、叫福音兴旺的契机,因为世人在我们身上看到的不再是人的力量,乃是你的刚强。阿们。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