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姐妹平安。我们今天一起来思想的经文是以斯帖记1:10-12,10 第七日,亚哈随鲁王饮酒,心中快乐,就吩咐在他面前侍立的七个太监米户幔、比斯他、哈波拿、比革他、亚拔他、西达、甲迦, 11 请王后瓦实提头戴王后的冠冕到王面前,使各等臣民看她的美貌,因为她容貌甚美。 12 王后瓦实提却不肯遵太监所传的王命而来,所以王甚发怒,心如火烧。
第二次波希战争始于公元前481年,薛西斯一世在平定埃及和巴比伦的叛乱之后,用了四年的时间进行战备。以此历史背景来看以斯帖记开场中的这次饕餮盛宴,其实是为了统一战线。事实上也是如此,薛西斯一世随后从46个属国征兵,组成波斯大军。在款待权贵长达半年之后,为赢取民意,又为“书珊城的大小人民,在御园的院子里设摆筵席七日”,以此实现上下团结一致。因此,无论是外部的历史背景,还是书卷的文脉描述,王都不允许波斯帝国存在与自己不同的声音,哪怕这个声音来自王后。
“瓦实提”在波斯文中的意思是“美丽的”,然而成就她王后位份的美貌却也引发了祸端。在上至达官显贵、下至黎民百姓准备要一睹王后的芳容时,根据1:18的理解,瓦实提自己正在为“波斯和玛代的众夫人”设摆筵席。经文并未说明瓦实提抗旨不遵的原因,但她对王“面前侍立的七个太监”前来恭请不予理睬,为书卷中首个看似偶然性的事件提供了合理性的支持。我们可以想见,刚刚平叛归来、准备挥师辗压希腊的亚哈随鲁王,当看到贵胄、平民中的一些人窃窃私语时,他难抑胸中的怒火。
尽管如此,在百官和百姓面前的亚哈随鲁王不愿让自己的决定显得随意和冲动,于是“按王的常规”,他问七个大臣“照例应当怎样办理”。他们果然是“达时务的明哲人”,米母干作为代表所给出的说法与法例毫无关系——明明是人治,还要给一个法治的幌子。米母干所说的完全迎合了独裁的波斯王和在座男性的心理,自创了一条所谓的“例”,说“王若以为美,就降旨写在波斯和玛代人的例中,永不更改”。然而,他口中的“将她王后的位分赐给比她还好的人”给读者们留下了一个疑问,难道这里的“好”就是对威权无条件的顺服吗?
我们来一起思想三个问题,
第一,请就今天的经文和灵修内容分享你在圣灵里的感动和看见。
第二,为了统一战线,亚哈随鲁王不允许波斯帝国存在与自己不同的声音。以你自己的经历来看,耶和华神是如此吗?为什么?
第三,亚哈随鲁王的“照例”不如说是“造例”,但玛拉基书3:6说“我耶和华是不改变的”。对你而言,神的不变性为什么重要?
我们来一起祷告:耶和华啊,无论我们怎样在软弱中善变,你的爱从未改变,无论我们怎样在叛逆中抗拒,你的心依然温暖。我们求你让我们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在心浮气躁的社会里,我们心安静,灵安稳,知道唯有耶和华你是神。阿们。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