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姐妹平安。我们今天一起来思想的经文是以斯帖记9:20-25,20 末底改记录这事,写信与亚哈随鲁王各省远近所有的犹大人, 21 嘱咐他们每年守亚达月十四、十五两日, 22 以这月的两日为犹大人脱离仇敌得平安、转忧为喜、转悲为乐的吉日。在这两日设筵欢乐,彼此馈送礼物,赒济穷人。 23 于是,犹大人按着末底改所写与他们的信,应承照初次所守的守为永例。 24 是因犹大人的仇敌亚甲族哈米大他的儿子哈曼,设谋杀害犹大人,掣普珥,就是掣签,为要杀尽灭绝他们。 25 这事报告于王,王便降旨使哈曼谋害犹大人的恶事,归到他自己的头上,并吩咐把他和他的众子都挂在木架上。
在以斯帖记中,犹大人分为三个群体。首先是以斯帖和末底改,他们不但知道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而且亲身经历犹大族群命运的改变。其次是书珊城的犹大人,他们参与了三日的禁食,见证了末底改如何先是披麻蒙灰、后又黄袍加身,以及哈曼被处死高悬。最后是王各省其余的犹大人,人数众多、极为分散的他们对在皇宫和都城所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他们只是被动地成为了哈曼谕旨的受害人、在行动中转为末底改谕旨的受益人。这样的区分也可以帮助解释为什么都城书珊要比各省的复仇多一日:部分仇敌在十二月十三日躲入皇宫,其后自以为安全、退入书珊城,以斯帖遂求王再加一日,在十四日聚集杀戮仇敌。
至少在两个方面,以斯帖记体现出经历患难的犹大人形成了一个更为团结的群体。除书珊城之外的犹大人本是消灭了自己所在区域的仇敌就了结,因此自发性地在“十四日安息,以这日为设筵欢乐的日子”;然而,那天却依旧是书珊城的争战之日。为了统一“每年守亚达月十四、十五两日”, 末底改将事件以书信的方式记录、传递给帝国境内所有的犹大人,当“在这两日设筵欢乐”,而非仅是十四日。另外,犹大人无论穷富,在生命面前是平等的,所经受的争战是相同的,因此富有的犹大人有责任“赒济穷人”,让贫穷的族人在那两日同样可以设筵欢乐。
“普珥”不是希伯来文,因此需要翻译“就是掣签”。通过“掣签”来辨明神明的旨意是古近东文化的一部分,即使在旧约以色列百姓中,这样的操作也是屡见不鲜(有的地方被译为“拈阄”)。比如从拈阄来挑出赎罪日当天的替罪山羊(利未记16:8-10),到用拈阄的方式分配土地等。但以斯帖记中哈曼经过波斯的宗教仪式、通过掣签的选择方式定下谋害犹大人的“吉日”,却被反转成为了犹大人仇敌的“祭日”,说明“签放在怀里,定事由耶和华”——祂的绝对主权,也成为了“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最佳注脚。
我们来一起思想三个问题,
第一,请就今天的经文和灵修内容分享你在圣灵里的感动和看见。
第二,面对外在压力的信徒们,如何避免因彼此不信任导致纷争分裂,而是经过患难之后形成更为团结的群体?
第三,除了以斯帖记中的故事之外,圣经中是否还有类似的反转?你生命中是否经历过信仰上的“否极泰来”?
我们来一起祷告:耶和华啊,你是掌管历史的神,无论是以色列民、还是万族万邦,他们的历史都是关于你的故事。如果我们正在经历如同以斯帖记中的幽暗,我们等候你的时间完成那令人赞叹的反转,方知道唯有耶和华,你是神。阿们。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