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姐妹平安。我们今天一起来思想的经文是以斯帖记7:1-4,1 王带着哈曼来赴王后以斯帖的筵席。 2 这第二次在酒席筵前,王又问以斯帖说:“王后以斯帖啊,你要甚么?我必赐给你;你求甚么?就是国的一半,也必为你成就。” 3 王后以斯帖回答说:“我若在王眼前蒙恩,王若以为美,我所愿的,是愿王将我的性命赐给我;我所求的,是求王将我的本族赐给我。 4 因我和我的本族被卖了,要剪除杀戮灭绝我们。我们若被卖为奴为婢,我也闭口不言,但王的损失,敌人万不能补足。”
到目前为止,亚哈随鲁王三次问以斯帖的问题极为相似,只有微小的差别,其中一个就是被动动词“赐给”的主语从阳性变为阴性[类似于英文的it,但在希伯来文中的it有阳性和阴性之分]:
以斯帖记5:3(直译) | 以斯帖记5:6(直译) | 以斯帖记7:3(直译) |
甚么给你?
王后以斯帖啊,
你求的是甚么? 就是国的一半, 那[阳性]必被赐给你。 |
你要甚么?
那[阳性]必被赐给你; 你求的是甚么? 就是国的一半, 那[阴性]也必被成就。 |
你要甚么?
王后以斯帖啊, 那[阴性]必被赐给你; 你求的是甚么? 就是国的一半, 那[阴性]也必被成就。 |
在以斯帖入宫的时候,有一个类似的表述:“女子进去见王是这样:从女院到王宫的时候,凡她所要的,那[阳性]都必给她”(以斯帖记2:13)。希伯来文中的“东西”或“物品”一词是阳性名词,因此暗示正是那时的以斯帖对世俗之物无所求,使其脱颖而出、与众不同,“凡看见以斯帖的都喜悦她”。
当王看见冒死站在内院的以斯帖,首先想到的是她在物质上有所求,但被告知先带着哈曼来赴席。酒席筵前,他再次询问中分别用了阳性和阴性,表示他困惑以斯帖所要的或许不是物质所需。次日席间,王在问询中不再使用阳性的名词、只用了阴性,显示了他知道王后一定不是索要财物,以及他的彻夜不眠源于苦于无解以斯帖的所愿所求。然而,正是无法入睡才让他在关键时刻听到史书中记载的末底改救驾之功,从而让读者不得不赞叹以斯帖记中所暗藏的环环相扣,更是敬畏那让万事互相效力之背后的伟大作者。
以斯帖对王的祈求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在惯常的用语“王若以为美”之前,她增加了“我若在王眼前蒙恩”。当“王见王后以斯帖站在院内,就施恩于她,向她伸出手中的金杖”时,以斯帖俨然已是在王眼前蒙恩了。又通过两次邀请赴宴却对请求只字未提,让王对以斯帖在思忖琢磨中,产生了莫大的敬意和信任。以斯帖似乎还站在王的角度考虑问题,她的逻辑极具说服力:既然是通过被卖,王已经得着赎银,又何必“剪除杀戮灭绝”?“若被卖为奴为婢”,岂不对王更加有益?最后,在祈求中最为核心的要素是,以斯帖将蒙恩的自己与她的百姓,即“我的本族”在祈求中绑定在一起,誓死共存亡。亚哈随鲁王对他所敬所爱的王后如此祈求的反应可想而知。
我们来一起思想三个问题,
第一,请就今天的经文和灵修内容分享你在圣灵里的感动和看见。
第二,从以斯帖的祈求内容来看,你怎么理解主耶稣说的“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什么是“他的国和他的义”?
第三,以斯帖一方面冒死站在王的内院蒙恩,另一方面与濒死的百姓身份绑定,你认为主耶稣的代求与之相同之处是什么?给今天我们的祷告有什么帮助和启示?
我们来一起祷告:主耶稣,你是从死里复活的主,也给属于你的我们祷告的权柄和能力。求你让我们如同以斯帖一样,不是追求世上的世俗之物,乃是为了你的国度、你的百姓舍己代求,从而我们不会徒然领受我们所得的莫大救恩。阿们。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