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姐妹平安。我们今天一起来思想的经文是但以理书6:11-14,11 那些人就纷纷聚集,见但以理在他神面前祈祷恳求, 12 他们便进到王前,提王的禁令说:“王啊,三十日内不拘何人,若在王以外,或向神或向人求甚么,必被扔在狮子坑中,王不是在这禁令上盖了玉玺吗?”王回答说:“实有这事,照玛代和波斯人的例是不可更改的。” 13 他们对王说:“王啊,那被掳之犹大人中的但以理不理你,也不遵你盖了玉玺的禁令,他竟一日三次祈祷。” 14 王听见这话,就甚愁烦,一心要救但以理,筹划解救他,直到日落的时候。
总长和总督所预设的阴谋中有个关键点:他们预见到即使有盖了玉玺的禁令,但以理会继续“在他神面前祈祷恳求”,甚至是毫不避讳,以至于他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抓到他祈祷恳求的证据。在没有高层建筑的古近东,但以理在家中楼上面朝开向耶路撒冷的窗户下开声祷告时,他不可能听不到窗外楼下众人纷纷聚集的声响——然而,他没有停止祷告,哪怕知道会触怒仇敌;他也不可能听不到他们愤愤离去、要告御状的喧嚷——然而,他没有逃避离开,哪怕知道会身陷险境。
总长和总督乌泱泱一片来到王的面前,这次没有以“愿大利乌王万岁”开始,他们开门见山,直接切入主题,说明他们已经迫不及待,希望马上看到借刀杀人地斩除他们的眼中之钉。他们没说“几天前”作为“三十日内”的起点,直接说“三十日内不拘何人”,说明王的禁令墨迹未干,从而“那被掳之犹大人中的但以理不理你”不是无心,乃是故意。但王哪里知道,这条禁令本是要把官吏们紧密团结在以大利乌王为核心的王座周围的,却是被贪官污吏利用,来根除他所想依赖以公义治理通国的但以理。
“那被掳之犹大人中的但以理”——“但以理”不是一个人,而是象征一个群体,因为时隔七十年了,本应该同化为巴比伦人的他们,依然借由他们每日的信仰操守,保持了一个身份,即“那被掳之犹大人”。与他们的未变之信仰相同,“玛代和波斯人的例是不可更改的”,甚至颁发御令的王也不例外,这与在傲娇任性中灭亡的巴比伦截然相反。如果按照诗篇55:17所说“我要晚上、早晨、晌午哀声悲叹,他也必听我的声音”,那么总长和总督则是在午后聚集来到王的面前。愁烦中的大利乌王为自己争取了半天的时间,“一心要救但以理,筹划解救他,直到日落的时候”;也就是说,在但以理再一次违反王令之前,他必须要有个结果。
我们来一起思想三个问题,
第一,你认为但以理为什么没有选择改在私密的内室中祷告?难道他不可以在祷告的同时又不被人抓到把柄吗?
第二,此前大利乌王想要通过但以理治理通国,这个事件为但以理随后在国中“大享亨通”成就了什么?你认为与主耶稣的受难与荣耀有什么相通之处?
第三,如果说今天的基督徒生活在“巴比伦”,那么一个可识别的“那被掳之犹大人”之生命表现特质是什么?
我们来一起祷告:坐在宝座上的耶和华啊,如果是玛代和波斯人的例是不可更改的,何况是你的律法和典章呢?然而,大利乌王在自己的御令面前无能为力,你自己却有着大能大力——你道成肉身地化身为人,死里复活地破除咒诅。我的主,我的神啊,若你都可以让罪人因信称义,让必死之人可以得享永恒,就让我们在一切的生活中,借着这信心宣告说:在耶和华没有难成的事。阿们。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