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姐妹平安。我们今天来一起思想的经文是彼得后书2:20-22,20 倘若他们因认识主救主耶稣基督,得以脱离世上的污秽,后来又在其中被缠住制伏,他们末后的景况就比先前更不好了。 21 他们晓得义路,竟背弃了传给他们的圣命,倒不如不晓得为妙。 22 俗语说得真不错:“狗所吐的,牠转过来又吃;猪洗净了,又回到泥里去滚。”这话在他们身上正合式。
“认识主救主耶稣基督”的动词“认识”虽然是希腊文,但在希伯来文中的对应词汇强调一个亲密无比的关系,首次出现在圣经中是“有一日,那人和他妻子夏娃同房……”(创世记4:1)。既然信徒已经“认识”了那一位完美的救主,与祂有了亲密的相认与相交,不被“世上的污秽”缠累,怎么能“后来又在其中被缠住制伏”呢?“污秽”一词在新约只出现过一次,但在旧约的希腊文译本中是“可憎之物”(耶利米书32:34)和“财利”(以西结书 33:31)。虽是可憎,但世上的“财利”对于在肉身之中的信徒依然具有诱惑力。罗得的妻子会为被毁灭的所多玛回首,被救拔出灾难的一些“心不坚固的人”也是如此。他们的结局是悲剧,正如离了人身的污鬼,“另带了七个比自己更恶的鬼来,都进去住在那里。那人末后的景况比先前更不好了”(路加福音11:26)。
若人曾经品味过主恩的滋味,得知真道,得以自由,却用自由意志重返犯罪的旧路,他们乃是“离弃道理,就不能叫他们从新懊悔了。因为他们把神的儿子重钉十字架,明明地羞辱他”(希伯来书6:6),而且“赎罪的祭就再没有了”(希伯来书10:26)。这样的人不仅是假教师、是他们的忠实拥趸,也有保罗的同工,那贪爱现今世界、离弃保罗的底马(提摩太后书4:10)。彼得为这些人感到心痛惋惜,说“倒不如不晓得为妙”。然而,时间无法倒流,他们已经无法说自己“不晓得真道”;但至少在他们读到书信的这里时,或许会让他们柔软、回转也未尝可知。
彼得在前文已经斥责过“这些人好象没有灵性,生来就是畜类,以备捉拿宰杀的”(彼得后书2:12a),他现在用类似的“俗语”来描述他们的不堪。虽然“俗语”也可以指箴言书中的“箴言”,但这里的上半节只是与箴言书26:11a“神似”:“愚昧人行愚妄事,行了又行,就如狗转过来吃牠所吐的”。至于下半节的“俗语”更是出处不明,唯与公元前5世纪就在古近东流传的“阿希卡尔的故事”中的一个比喻相近:“我儿,我看你就像猪才刚刚洗过澡,又因看到泥沟,就下去浸泡,并呼叫同伴说‘一起来洗澡吧!’”这种先“狗”后“猪”的顺序,在耶稣的“登山宝训”中也出现过——“不要把圣物给狗,也不要把你们的珍珠丢在猪前,恐怕牠践踏了珍珠,转过来咬你们”(马太福音7:6)。说明以这两种动物来比喻人的败坏状态是当时的一种思维范式。
我们来一起思想三个问题,
第一,经文说信徒“因认识主救主耶稣基督,得以脱离世上的污秽”。你是否可以分享一个自己认识主之后的明显变化?
第二,既然经文说这些人“晓得义路,竟背弃了传给他们的圣命”、“赎罪的祭就再没有了”,保罗说“自己以为站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哥林多前书10:12)。你认为当如何在得救的确据和“须要谨慎,免得跌倒”之间保持平衡,从而心有平安?
第三,彼得所可能引用的箴言书26:11“愚昧人行愚妄事,行了又行,就如狗转过来吃牠所吐的”的下一句是“你见自以为有智慧的人吗?愚昧人比他更有指望”,意思是“自以为有智慧的人”还不如狗所比喻的愚昧人。你认为“自以为有智慧”的表现是什么?
我们来一起祷告:主耶稣,你通过使徒保罗警告初代教会的信徒和今天的我们:那些倒毙旷野的以色列百姓“遭遇这些事都要作为鉴戒,并且写在经上,正是警戒我们这末世的人”。我们求你让我们不自己以为站得稳,在谨慎谨守的同时,让我们相信在我们受试探的时候,父神总要给我们开一条出路叫我们能忍受得住,更求你带领我们走完这条在旷野中的救赎之路。阿们。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