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姐妹平安。我们今天来一起思想的经文是彼得前书2:21-23,21 你们蒙召原是为此,因基督也为你们受过苦,给你们留下榜样,叫你们跟随他的脚踪行。 22 “他并没有犯罪,口里也没有诡诈。” 23 他被骂不还口,受害不说威吓的话,只将自己交托那按公义审判人的主。
从语法上,“为此”所紧跟的是前文中“忍受冤屈的苦楚”和“因行善受苦,能忍耐”。现在彼得解释为什么“这在神看是可喜爱的”——是因为“你们蒙召原是为此”。彼得在书信中几次使用“呼召”一词。在彼得前书1:15,“那召你们的既是圣洁,你们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圣洁”。但人如何可以像神一样的圣洁?首先是要蒙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彼得前书2:9),然后是这里的在行善受苦中忍耐。后文说“不以恶报恶、以辱骂还辱骂,倒要祝福;因你们是为此蒙召,好叫你们承受福气”(彼得前书3:9)。这样的忍耐炼净一切的血气来承受福气。什么是“承受福气”?彼得前书5:10说,“那赐诸般恩典的神曾在基督里召你们,得享他永远的荣耀”。
“因基督也为你们受过苦”,在后文彼得更加清楚地指明是“因基督也曾一次为罪受苦,就是义的代替不义的,为要引我们到神面前”(彼得前书3:18)。具体而言,祂是因为我们的罪而受苦。对于在“因行善受苦”之中的读者们,当迷失的时候,所需要看的是基督“给你们留下榜样,叫你们跟随他的脚踪行”。如果基督是为了读者们的罪受苦,为要引他们到神面前,那么当读者们效法基督的榜样,使得他们的受苦承载了救赎的意义——为了引那些在罪中之人到神面前。
彼得前书2:22取自以赛亚书53:9,“他虽然未行强暴,口中也没有诡诈,人还使他与恶人同埋;谁知死的时候与财主同葬”。彼得的引用有双重目的:一方面说明基督不是因为犯罪或诡诈而受苦,另一方面强调基督没有以行为上的强暴和言语上的诡诈来回应不公平的待遇。这也是后一节经文所说的“他被骂不还口,受害不说威吓的话”。对于要以暴制暴的门徒,祂说,“收刀入鞘吧!凡动刀的,必死在刀下。你想,我不能求我父现在为我差遣十二营多天使来吗?若是这样,经上所说事情必须如此的话,怎么应验呢?”(马太福音26:52-54)祂的一生都是“岂不知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路加福音2:49)。“只将自己交托那按公义审判人的主”中所体现的交托,正是出于祂对天父的全然的认识与信服。
我们来一起思想三个问题:
第一,“What Would Jesus Do”的缩写“WWJD”是始于1989年美国的新兴属灵运动,是源于十九世纪末的小说《跟随祂的脚踪行》(In His Steps)。虽然WWJD有一定争议,但依然是有其价值和意义。你是否曾经在处境中自问“如果让耶稣基督来做,祂会怎么做”?
第二,“因基督也曾一次为罪受苦,就是义的代替不义的”所体现的是一个“替代受苦”的神学概念。你是否可以在旧约中举出“替代受苦”的例子?
第三,“只将自己交托那按公义审判人的主”中的“交托”源于“信靠”中的信心,只有越“信“才能越“靠”。回顾你的信仰旅途,是否发现一个信心和交托渐长的过程?
我们来一起祷告:主耶稣,你知道是天父定意将你压伤,便在受苦的时候默默无声,因此你便成为了挽回祭——我们的忧患你诚然担当,我们的痛苦你甘愿背负。求你给我们够用的信心和力量,让我们跟随你的脚踪行,将命倾倒,在年岁度尽时、在那复活之日,便看见自己与你一同坐在永恒的荣耀里。阿们。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