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姐妹平安。我们今天来一起思想的经文是彼得前书2:7-8,7 所以,他在你们信的人就为宝贵,在那不信的人有话说:“匠人所弃的石头,已作了房角的头块石头。” 8 又说:“作了绊脚的石头,跌人的磐石。”他们既不顺从,就在道理上绊跌。他们这样绊跌,也是预定的。
前文是神“所拣选、所宝贵的房角石”,这里是“他在你们信的人就为宝贵”。但“信”指的是前面的“信靠祂的人必不至于羞愧”的“信”。在那里的“信”后面跟了介词“ἐπί”(epi),强调“在……之上”的倚靠。因此,“信”就是不仅仅是一个心理上的活动,更是一个行为上的交托与顺服。同样,“在那不信的人”不是说简单的“信”与“不信”,而是“信靠”与否。如果表面上说相信,实际上没有倚靠、交托与顺服,那其实依然还是没有彼得在这里所说的“信”。
彼得引用的经文出自诗篇118,那里的诗人自己被弃——“万民围绕我……他们环绕我、围困我……。他们如同蜂子围绕我,好象烧荆棘的火……”(诗篇118:10-12),但诗人知道自己成为神所使用的祭牲,说“耶和华是神!他光照了我们。理当用绳索把祭牲拴住,牵到坛角那里”(诗篇118:27),便顺服、称谢神。这节经文在三部福音书中都被记载为主耶稣所引用(马可福音12:10、马太福音11:42和路加福音20:17),不仅是因为祂自己是经文中的祭牲,也是“匠人所弃的石头”。“匠人”在原文中是复数,就是“建造的人”——在主耶稣的时代,圣殿已经修建了46年了(约翰福音2:20),十分壮观宏伟,以致于“耶稣出了圣殿,正走的时候,门徒进前来,把殿宇指给他看”(马太福音24:1)。但既然这圣殿不是建造在“被神所拣选、所宝贵的”房角石上,“将来在这里,没有一块石头留在石头上不被拆毁了”(马太福音24:2)。
彼得前书2:8的旧约经文出自以赛亚书8:14,“祂必作为圣所,却向以色列两家做绊脚的石头、跌人的磐石,向耶路撒冷的居民作为圈套和网罗。”这节以赛亚书经文的背景是亚述大军来袭之前,先知警告同谋背叛耶和华的南国犹大。保罗在罗马书9:33中引用这节经文时,主要针对“不凭着信心求,只凭着行为求”的犹太人。彼得所面对的则是“你们从前算不得子民,现在却作了神的子民”(彼得前书2:10)的外邦群体。主耶稣作为“绊脚的石头”、“跌人的磐石”,不仅是对犹太人的,也是给外邦人的,按照保罗的话说是“因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灭亡的人为愚拙,在我们得救的人却为神的大能”(哥林多前书1:18)。
第8节下半节直接译为:“他们不顺从这道,跌入预定之中”。“跌入”开始的分词从句用来解释前面的“不顺从”,因此这里的“预定”不是一些人被预定了要“这样绊跌”,而是只要“不顺从这道”,神已经预先决定了其灭亡的结局,正如约翰福音3:18说的,“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因为他不信神独生子的名。”
我们来一起思想三个问题,
第一,一位同工分享过小时候与爷爷在暴雨如注时,二人惬意地在田间瓜棚中吃瓜的经历。你是否有过外面环境恶劣,但身处在安稳之处,强烈的反差给你什么样的反思和感动?
第二,曾经震撼过你的一个壮观的建筑物是什么?这种震撼与你曾被触动过的教会肢体之间的爱有什么区别。
第三,还记得你第一次听见福音信息时的反应吗?是马上就顺从了这道,还是“在道理上绊跌”?如果是后者,是信仰中的什么方面让你绊跌?
我们来一起祷告:耶和华啊,你本为善,愿那一切属你的子民说,“你的慈爱永远长存”!我们曾一次次在急难中求告你,你就应允我们,把我们安置在宽阔之地。有耶和华帮助我们,我们必不惧怕,人能把我们怎么样呢?我们求你让我们在我们的处境中,用生命来宣告我们的信仰:“耶和华是我的力量,是我的诗歌,他也成了我的拯救”。奉主耶稣基督的名祈求,阿们。
暂无评论